资源简介 选用教科书\课题\节次华中师大版/感受爱的幸福/4节设计主题《让爱伴随你成长》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整体设计思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下,正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们渐渐从乖巧听话转而反叛逆从,对于爸爸妈妈的爱往往熟视无睹,感受爱的能力与表达爱的能力缺乏,自私心理严重,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育呼唤着孩子们纯朴的心灵!本课作为感恩教育系列的一堂课,从宽泛的角度感受爱的存在,知道爱是付出,懂得感恩,知道感恩是回报,之后会从不同层面不同类别进行感恩教育。(如:感恩相逢,感恩经典,感恩班级,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内化。)希望通过本课的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感受来自身边的爱,领会亲人、朋友、老师及社会的爱,懂得感恩,珍爱自己、珍惜身边的一切,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重在通过对爱的感知,体会来自身边父母、同学、老师及社会的爱,初步了解爱需要合理的表达,爱是真真实实的行动,进而有一颗感恩的心,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积极向上。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爱有一定的感受,能感知父母、同学及老师的爱,对社会的爱感受较少,对爱的认识不深刻,爱的表达方式认识不清晰,能感恩具体的人,可能对感恩生活认识较浅。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更深刻理解爱的含义,能感受到来自身边的爱,会表达自己的爱与感恩。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爱人爱己人爱我”关爱活动、视频、故事、小组交流讨论深刻理解爱的含义,充分感受到来自身边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的爱,学会爱的表达,学会感恩。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恩心理和爱的合理表达。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来自身边的爱,了解爱的表达方式的重要性,懂得感恩。教学难点:如何表达爱及感恩。5.教学过程设计步骤1:热身活动(爱人爱己人爱我)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自我关爱、相互按摩)学会经常关爱自己,感受来自同学的关心和爱,通过同样的方式感谢同学的关心,引入爱的主题。步骤2:观看视频《什么是爱》,分七个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爱,或者最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总结本小组分享交流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什么是爱》深刻理解不同年龄阶段对爱的认识不同,两三岁小孩认为爱就是抱抱,再大点的孩子认为爱就是把好玩的给他们玩,把好吃的给他们吃,有人欺负的时候要保护他们,要负责任。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生活中最感动的人或事,小组成员不仅可以自己感受到爱的存在,也能认识到不仅有亲人的爱,也有来自老师、朋友的爱,还有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关爱。步骤3:观看视频《各国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小组内交流并分享自己对父母表达爱的实例。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各国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感受母亲无私的爱,表达出对父母的爱,大家能体会到爱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步骤4:通过故事“爱是真真实实的行动”,引导学生用行动来表达爱。设计意图:通知故事了解到爱的表达方式——行动的重要性,“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不会伸出手来,那真爱也成了假爱!只有真真实实的生活与生命,才能成就爱。如果你爱,就请伸出手去做,别空口去说。因为,没有行动的爱不是真爱。”引导学生不仅要用语言表达爱,更重要的就是用行动表现出来。步骤5:齐唱《感恩的心》,回家后对爱我们的人表达感谢。设计意图:通过前面阶段认识到爱的含义,体会到浓浓的爱意,来自亲人、老师、同学及其他人的爱,学会语言和行动感恩爱我们的人。(附板书)让爱伴随你成长一、我们如何抓住爱的感觉?二、你是如何表达爱的?爱是真真实实的行动。三、我们用什么来回报真情?《感恩的心》6.教学反思及其评语教学反思:本课设计意图本在让学生从更多层面感知爱,不仅是要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来自老师的爱、来自同学朋友的爱、来自社会的爱,体会到这个社会充满爱,然后感受到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爱,而真爱就是真真实实的行动,进而对身边的人、事物、对自然,对社会充满爱,感恩一切。因涉及的面较广,对每个层面的感受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几个课时里分别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人与事的爱的感受与表达再进行更深刻的领会。让学生不仅能感受爱,还要会爱,会表达爱,会感恩生活。教学评语(由指导教师评价):本节课活动导入合理,与主题呼应,体现了爱的主题。课程逻辑性强,环环相扣,思维缜密。课程目标具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活动性。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内容并设计有效的活动形式,正确地引导学生自我剖析,并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心理辅导和有效的心理行为训练,学生在课上能充分体验感恩,表达感恩,并且学会了感恩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反馈和鼓励,并注重学生的收获和成长。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目标明确,学生体验和分享深刻的优秀心理活动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