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科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11.别让逆反走得太远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鄂科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11.别让逆反走得太远 教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
第十一课
别让逆反走得太远
【主题说明】
逆反心理是一种负性情绪,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青春期的逆反往往不可避免,本课从青春期的逆反现状入手,通过交流讨论、体验分享、测试测量、情景表演等多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引导初中生正确面对逆反,顺利度过青春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逆反是客观存在的”“逆反是有度的”“逆反是能应对的”。
2、情感目标:让学生辩证分析及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逆反。
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能有效应对逆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对待逆反心理;学会运用应对逆反的策略。
难点:对逆反的应对与调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广泛搜集学生关于学生逆反的相关情况。
2.建立逆反心理和行为的典型个案。
学生准备:
1.收集准备自己的和同学的与逆反有关的现象、行为、情景。
2.开一次家庭座谈会。
教学内容:
一.心动时刻:心理情景剧:
心理情景剧一
上初中的辉辉回家就开始玩游戏,妈妈说:“你把外衣脱掉再玩。”儿子装作没听见,继续玩。直到妈妈说第三遍时,儿子火了:“你真罗嗦,能不能少说几句。”“你敢这样跟我说话,一个星期不许玩游戏。”“不玩就不玩,有什么了不起!”(材料来源:编者编写)
二、心理情景剧二
“莉莉,妈妈给你买的新衣服漂不漂亮,穿上试试!”妈妈喊道。女儿不理,继续做作业。妈妈又叫了一声。莉莉抬起头,瞟了一眼,说:“这么难看的衣服你留着自己穿吧。”“唉,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你这什么态度阿?越来越不像话了……”(材料来源:编者编写)
三、心理情景剧三
洋洋换了一个新发型,留了一撮毛刘海。回到家,妈妈看见后很不满,不断地数落洋洋,洋洋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十几分钟后,洋洋悠悠地说:“妈,你说这么多,也不问问我到底在听还是没听?”
情境剧中的人物都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合乎常理吗?那么是一种什么行为?
2.(1)逆反现象:
1.观看《迷惘少年》视频,思考他的叛逆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2.案例一:浙江四中一名高中学生徐力,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训斥,这个学生拿起榔头将自己的母亲砸死了。专家总结四句话:“唠叨训斥没过完,举榔杀母人心寒,要问原因在哪里,青春期逆反是关键。”
思考:徐力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3.什么是逆反现象?
台湾有个学生他非常恨老师,当面叫老师好,回去以后画画,给老师画缺一条胳膊,少一条腿。(漫画家朱德庸)
4.究竟青少年什么时候容易产生逆反?
A.非常疲劳,情绪焦躁。
B.考试之前,父母说必须考多少分的时候,
C.心理敏感区。(忌讳拿壶不开提哪壶)
(2)逆反重现
1.在学校或家里你有过逆反心理没有?
2.你大约什么时候开始逆反心理和行为的?
3.你逆反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辩论擂台
以“逆反与自我成长的关系”为题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逆反对自我成长有好处
教师归纳:
逆反心理的积极意义:有利于自我独立性的发展;有利于敢闯好胜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求异反方观点:逆反对自我成长没有好处
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情绪的调节。
逆反心理的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容易引起严重心理问题;产生一些反社会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不听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影响成长,可能造成补课挽回的过错。
3.心旅导航:
(1)认识逆反心理的不利影响,培养主动控制逆反的意识。
(2)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真实用心。
(3)把握自我,稳定情绪,克服冲动。
(4)积极沟通,消除误解和误会,有效解决冲突。
(5)培养发散思维,善于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4.拓展延伸
就逆反的问题与父母开一次家庭座谈会,把在课堂上听到的想到的说给父母听,同时听听他们的意见,请他们帮助自己自觉控制逆反。
教师总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跟“逆反”好好见了面,给逆反上了牢固的锁,相信从今以后,同学们能够从容地与逆反打交道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