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2.能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3.能够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我们就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八课第2节:“敬畏生命”。(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2.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3.能够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认真默读课本P94—98,结合看图,要求如下:(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3题答案,理解关键词,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①怎样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如何珍爱他人生命?③休戚与共的要求有哪些?(2)思考第4-5题,准备口答。④P94探究与分享:这场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⑤P95探究与分享: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力争书面检测全对。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学生自学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二)检测过渡语:第1—32题找到答案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解释关键词:休戚与共就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制,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4-5题。1.提问:第4题过渡语:生命中,因为一些自然灾害,我们的生命就会受到一定的伤害,比如2008年的这场地震,你会有什么感受?答案要点:我们的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是当我们万众一心去努力拼搏时,我们又会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我们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之心。提问:第5题过渡语:在这场事故中,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的做法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答案要点:不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救人者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珍爱他人的生命,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2.书面检测:发给学生检测题试卷。检测题一、填空题生命是 , ;生命是 , ,生命是 ,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 ,我们就会 。我们的生命都是 ,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 。 ,并不意味着只看到 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 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 ,如同 。① ,让我们从对 走向对 ,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 。②我们只有不漠视 ,也不漠视 ,谨慎地 , ,才会 , , 和 身边的每一个人。③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 ,我们就走向了 。二、选择题1.当我们看见小树翠绿、树影婆娑,听到虫鸣鸟叫、欢声笑语,闻到草木清香、百花芬芳时,产生的感受是()A.人类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B.生命是坚强的、是有力量的C.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和主宰D.地球上的动植物比人类快乐面对复杂的社会万象,世间最为宝贵的是()财富B.地位C.生命D.名誉“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体现了怎样的情怀()欣赏他人B.珍爱自己的生命C.换位思考D.自我尊重(商丘市期末模拟)4.俗话说“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这启示我们对待生命时要()有敬畏之心,关爱生命B.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C.把他人的生命放在首位D.不顾危险勇敢地去救他人干燥的冬季易发生森林大火。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我们正确的做法有()奋不顾身,扑灭大火B.驻足停留,看人灭火C.力所能及,适度参与D.拔打电话,及时报警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是()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B.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C.生命价值高于一切D.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纠错。1.学生交换试卷,教师用白板逐一出示答案,学生互评对错。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2.表扬满分学生。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 ”教师认真统计、公布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3.讨论纠错。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当全班只有几名同学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学生试卷,(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分类后,白板逐一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出自己错误的原因,若说的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当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则不收试卷,让学生自己讨论、纠错,已经解决的错误教师给予肯定,不再重复,还不会的问题,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选择题第5题。本题采用排除法,说法太绝对的一般要排除,本题中“所有”就是太绝对。(二)拓展(引导学生走出教材,举一反三)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应如何避免,对作业要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二:必要时要有针对性训练,要结合学生实际,要有时效性。可口答,要选灵活题,易错题,让学生真正掌握做题技巧,能灵活运用,六、当堂训练必做题:《基础训练》第八课第2节选择题。选做题:《基础训练》第八课第2节材料题。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