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我与社会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及人的身份的确立。2.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强对社会的认识。3.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与社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一课第1节:“我与社会”(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及人的身份的确立。2.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强对社会的认识。3.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2—6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5题的答案,理解关键词,力争自学后检测全对。①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②置身广阔的社会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意义?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④人的身份是怎样确定的?⑤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含义分别是什么?(2)思考第6-9道思考题,准备口答。⑥P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⑦P4“探究与分享”,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你分享。⑧P5“探究与分享”,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⑨P6“拓展空间”,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联系?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表扬看书又快又认真的学生。(二)检测。过渡语:第1-5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6-9题。1.提问:第6题。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6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1)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了解社会。(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提问:第7题。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7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即可。比如,我在暑假里去了首都北京,登上了八达岭长城,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这让我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提问:第8题。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8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等。提问:第9题。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9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答案具有开放性,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通过血缘关系与我产生联系;同学是通过业缘关系与我产生联系;邻居是通过地缘关系与我产生联系。答案具有开放性,比如父母的存在让我衣食无忧,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同学的存在让我找到学习的同路人,找到一起玩乐的伙伴。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无数个人构成社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的每个人的努力。同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离不开社会。2.书面检测:发给学生检测题试卷。检测题(一)知识点默写1.我们的社会生活_____。2.在社会之中,我们会与_____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_____、认识_____。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______;会更加关心_____,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3.个人是社会的_______。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4.人的身份是通过______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_____。5.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6.血缘关系是由于_______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亲戚关系。7.地缘关系是由于_____上的临近和日常生活的_____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等。8.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______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二)知识点运用1.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们需要()A.融入社会生活B.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与他人接触C.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3.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分为()①血缘关系②敌对关系③地缘关系④业缘关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莲花中学各年级每年都组织一些师生参加的“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这告诉我们()A.学雷锋活动只适合在学校举行B.融入公共生活,是我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C.只有莲花中学每年举行了学雷锋的社会实践活动D.莲花中学的师生对学雷锋活动的热情最高5.“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C.人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D.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纠错1.学生交换试卷,教师白板逐一出示答案,学生互评。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2.表扬全对同学。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 ”教师认真统计、公布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3.讨论纠错。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全对的人数。当全班只有几名同学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学生试卷,(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分类后,白板逐一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出自己错误的原因,若说的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当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则不收试卷,让学生自己讨论、纠错,已经解决的错误教师给予肯定,不再重复,还不会的问题,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预设当错误人数较多时,给学生两分钟的时候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之后仍有疑问的举手,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预设当错误人数较少时,请错误的同学起来回答错误的题号,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的理解地缘关系:由于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的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二)拓展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六、当堂训练。请同学们做《基础训练》第一课第1节选择题和观察与思考题。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