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社会中成长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在社会中成长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节 在社会中成长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含义。
2.提高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3.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的方法,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社会课堂中怎样健康成长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一课第2节:“在社会中成长”(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含义。
2.提高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3.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的方法,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6—9页的内容,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4题的答案,理解关键词,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①人的成长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怎样认识这个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什么离不开社会?
③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好处)
④青少年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2)思考第5-7题,准备口答。
⑤.P6“运用你的经验”,你是否有与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与收获。
⑥.P7“探究与分享”,结合上图,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⑦.P8“探究与分享”,结合图片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力争书面检测全对。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表扬看书又快又认真的学生。
(二)检测。
过渡语:第1-4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解释关键词:社会化: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的人是亲社会行为吗?优先考虑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是亲社会行为吗?)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5-7题。
1.提问:第5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7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有。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提问:第6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8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大都来自他人的创造,个人依赖社会,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而且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社会交往取得的,我们的文化素质也是受社会影响形成的。
提问:第7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9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①认真学习,了解亲社会行为;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③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④关心、帮助他人,养成亲社会习惯。
(小强为了方便个人使用,将共享单车锁在自家楼道能养成亲社会行为吗?)
2.书面检测:发给学生检测题试卷

检测题
(一)知识点背写
1.人的成长是不断__________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__________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__________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的过程。在
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__________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_____,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______。
5.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_____,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_____。
6.亲社会行为在

养成。我们要主动_____,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
,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7.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_____。
(二)知识点运用
1.“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B.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D.社会的发展需个人做出各种牺牲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大学者顾宪成的一句名言。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参加社会实践,热心为公众服务
B.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C.事必亲躬,大小事都要亲历亲为
D.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某中学向学生们发出倡议:“关爱社会,参与社会”,因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以下重要意义(

①社会是本“无字书”,只有多读,才会体会生活的美好
②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就要积极参与社会
③我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才能学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本领,提高自己的能力
④一个人不去积极适应社会,终将被社会抛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20.福建校级模拟)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说:“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A.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B.养成亲社会行为
C.珍爱他人的生命
D.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学生交换试卷,教师白板逐一出示答案,学生互评。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2.表扬满分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 ”教师认真统计、公布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讨论纠错。
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
当全班只有几名同学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学生试卷,(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
分类后,白板逐一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出自己错误的原因,若说的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
当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则不收试卷,让学生自己讨论、纠错,已经解决的错误教师给予肯定,不再重复,还不会的问题,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选择题第3题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能体会生活的美好,适应社会,学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本领,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拓展。
今年署假,明宇跟着爸爸妈妈回到农村老家。暑假期间,明宇经常帮助爷爷奶奶干农活,还帮助村里的小学生辅导功课,左邻右含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让他很有成就感。虽然暑假过得很辛苦,但是也很开心,他在日记中写道:“通过这个暑假,我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我以后吃饭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可以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且有意义的事情。”
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帮助他人辅导功课属于什么行为?
(2)养成这种行为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们应该如何养成这种行为?
答:(1)亲社会行为
(2)养成热心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六、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做《基础训练》第一课第2节选择题。
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