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社会生活有秩序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社会生活有秩序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节 社会生活有秩序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秩序的重要性,识记社会秩序的作用。
2.理解并识记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识记社会生活需要规则的原因。
3.树立正确的社会规则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社会规则有何作用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三课第1节:“社会生活有秩序”(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秩序的重要性,社会秩序的作用。
2.理解并识记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社会生活需要规则的原因。
3.树立正确的社会规则观。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P22--26,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5题答案,理解关键词,力争自学后检测全对。
①什么是社会秩序?(含义)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哪些(内容)
②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原因)?
③什么是社会规则?(含义)生活中的规则有哪些?(种类)
④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
⑤对违反规则的处罚有哪些?
2.思考第6-9题,准备口答。
⑥P22“运用你的经验”,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⑦P23“探究与分享”,校门口的混乱会造成哪些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⑧P24“探究与分享”,你还知道哪些类似规则?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⑨P26“探究与分享”,请选择一个你想去的旅游景点,查阅资料,了解在该景点旅游要遵守哪些规则,并与同学分享。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题。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检测。
过渡语:第1-5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6-9题。
1.提问:第6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6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1)社会管理、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举出具体事例)
(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陷入一片混乱,同时社会上下的不安定因素会大大增加,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提问:第7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7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给学生和家长的出行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学生和家长的安全,也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其他人的出行。
(2)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需要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家长要树立规则意识,在学校划定
的区域内等待自己的孩子;学校安排值勤老师充当临时指挥,确保学生按秩序走出校门;等等。
提问:第8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8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1)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根据自身实际回答即可。例如,我们在考试时,要遵守诚信应考的规则;乘客在乘坐高铁时,要遵守严禁吸烟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的规则;行人在横穿马路时,要遵循走人行横道的规则;等等。
(2)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提问:第9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9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例如,我想去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我们在长城旅游的时候要遵守以下规则: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遵守公共秩序,做到有序和文明参观;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景区内的名胜古迹,禁止乱刻乱画;等等。
2.书面检测:发给学生检测题试卷

检测题
一、填空
(一)知识点背写: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_________状态。
2.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3.社会_________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__________。
4.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的_________。有序、整洁、安全的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_________,激发我们对生活的________。
5.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_________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_________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_________。
6.社会规则维系________。
7.社会规则不会________起作用,而需要人们_________。
8.社会成员以遵守规则为荣,_________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以违反规则为耻,规则就会成为_________、形同虚设。
9.如果我们违反规则,就会受到________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都要有规则,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它像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关于社会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②青少年年龄小,与社会规则无关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④只在公共场合才有规则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俗话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这句话告诉我们(


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使我们正常地与人交往、相互帮助
②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④良好的秩序能保证公共生活顺利的实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对规则理解错误的是(

A.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不规则、
守规则十分重要
C.生活中每一种准则都差不多,无特殊行为规范
D.社会生活规则有有形和
无形两类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
学生交换试卷,教师白板逐一出示答案,学生互评。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2.
表扬全对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 ”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讨论纠错。
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全对的人数。
当全班只有几名同学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学生试卷,(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
分类后,白板逐一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出自己错误的原因,若说的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
当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则不收试卷,让学生自己讨论、纠错,已经解决的错误教师给予肯定,不再重复,还不会的问题,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
预设当错误人数较多时,给学生两分钟的时候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之后仍有疑问的举手,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预设当错误人数较少时,请错误的同学起来回答错误的题号,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知所当行的理解
知所当行: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
(二)拓展
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可以从课堂制度、寝室就寝制度、就餐制度等方面回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六、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做《基础训练》第三课第1节选择题和观察与思考题。
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