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关爱他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关爱的作用,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2.理解并识记关爱他人的艺术,真正把关爱他人落实到行动中。3.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1课时:“关爱他人”(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关爱的作用。2.理解并识记关爱他人的艺术,真正把关爱他人落实到行动中。3.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75—79,结合看图,要求如下: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2题答案,理解关键词,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①什么是关爱?表现是什么?②关爱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2)思考第3-6题,准备口答。③P75“探究与分享”,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④P76“探究与分享”,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⑤P77“探究与分享”,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⑥P78“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题。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二)检测:过渡语:第1、2题找到答案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解释关键词:尽己所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3-4题。1.提问:第3题。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3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回答有或者没有。如果有,当时的感受是:觉得很温暖,在不认识我的情况下,别人仍愿意帮助我,使我觉得被他人关爱着,感觉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提问:第4题。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4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首先创设情景,播放公交车出站的录音,描述事件场景;其次人物评价,分别对情境中的司机、售票员和乘客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总结提升,澄清观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关爱有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答案要点:①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都是关爱他人的行为,他们都体谅这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的不便,善待老人,他们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②关爱传递着美好的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问:第5题。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5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小李与人为善,乐于分享,使邻居和自己都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这启示我们应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提问:第6题。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6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答案要点:这位中学生的行为是关爱他人的表现。他在看到别人的自行车歪倒的时候,没有太多顾虑,而是心怀善意地帮助别人扶起自行车,即使被自行车的主人误解,也没有抱怨,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会像这名中学生一样热心帮助他人,将倒了的自行车扶起来。如果遭到误解,我会耐心的向车主解释,并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2.书面检测:发给学生检测题试卷。检测题(一)知识点背写1.关爱传递着,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2.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尊敬,与人为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3.当他人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上给予帮助,上给予关怀。(二)知识点运用1.关爱总是解人于迷茫之时,助人于困难之际。这是因为,关爱可以()①传递美好情感②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③给人带来力量④获得他人的表扬和奖励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关爱比接受更快乐。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关爱就是一种施舍B.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会得到一种优越感C.关爱他人,一定要送玫瑰D.主动关爱他人,不仅是付出,同样也是一种幸福3.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①在道义上给予支持②在物质上给予帮助③在精神上给予关怀④在方法上给予指导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情感,但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学会适当关爱他人,避免弄巧成拙。下列“关爱他人”的正确做法是( )A.学校公示贫困生名单,这让贫困生小华觉得有些没面子B.小江发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不会游泳,跳入水中抢救溺水者C.期中考试时,前桌同学请求帮助,小清就把自己的卷子偷偷地给他看D.每逢节假日,小芳总会去一次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江苏省期末模拟)5.江苏省劳动模范范正国,从2004年开始,坚持每年从薪水中拿出一半来帮扶寒门学子、困难家庭和孤独老人。十几年来累计捐出三十余万元。在为他点赞的同时,我们也懂得了范正国的坚持,他是把助人当作了一种日常习惯。把助人当作一种日常习惯()①这是一种亲社会行为②能体会到关爱他人的快乐③能更好地体现着人生价值④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一)纠错。1.学生交换试卷,教师用白板逐一出示答案,学生互评对错。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2.表扬满分学生。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 ”教师认真统计、公布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3.讨论纠错。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分类后,白板逐一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出自己错误的原因,若说的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当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则不收试卷,让学生自己讨论、纠错,已经解决的错误教师给予肯定,不再重复,还不会的问题,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二)拓展(引导学生走出教材,举一反三)误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他人有需要,我们就可以采取任何方式关爱他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面对复杂情形,我们要善于做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另外,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六、当堂训练。请同学们做《基础训练》第七课第1节选择题和观察与思考题。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