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关心国家发展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关心国家发展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节
关心国家发展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进步,感受祖国的发展。
2.理解并识记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国家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也取得积极的成效。
3.主动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应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第一节“关心国家发展”,领略国家的发展成就。(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祖国而骄傲。
2.理解并识记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3.主动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出示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04—107页的内容,要求: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3题的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②我国发展中面临着哪些问题?
③我国采取哪些措施在解决这些问题?
(2)思考第4-7思考题,准备口答。
④P104“运用你的经验”,结合以上图片,说说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
⑤P105“探究与分享”,结合你的所见所闻(如衣食住行),就其中的一条谈谈你的感受。
⑥拓展:为了祖国更美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先学。
(一)看书: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有疑问,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二)检测:
过渡语:自学任务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提问:第4题
过渡语:同学们,看以下图片,认真思考,说说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①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大大缩短了运输距离,同时也节省了运输时间。
②国产大飞机C919,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
③7000米级海试试航员凯旋,反映了我国深潜技术的快速发展。
④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提问:第1题。
过渡语:除了上述成就,国家还取得了哪些成就了呢?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①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②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③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④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⑤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⑥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⑦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国际地位)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解读)惠民政策:九年义务教育、种地不交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低保、廉租房制度等。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提问:第5题。
过渡语: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身边具体事例,如衣食住行),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就其中的一条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要点:
(1)变化:
①衣:颜色的变化;款式的变化;材质的变化。
②食:反季蔬菜、水果;多样化;注重健康饮食。
③住:新农村建设;家门口的柏油路;高楼大厦。
④行:飞机;高铁(中国名片);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注:视频)
(2)感受:
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
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③感觉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提问:第2题。
过渡语: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问题。那我们国家在发展中有哪些不足呢?
答案要点: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
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③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④部分群众生活面临困难,等等。
(关键词解读)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协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协调;环境问题、资源形势严峻、人才短缺,可持续发展受到约束。
(过渡语:出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电信诈骗、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图片,引导学生正视国家确实存在问题。)
提问:第3题。
过渡语:有问题不可怕,我们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整改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答案要点:
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这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关键词解读)稳增长: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速度向质量转变,追求更为稳定的发展。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
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促改革:坚持改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调结构:一些工业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高能耗的企业调整为绿色环保企业,电商的兴起与发展等。
惠民生:扶贫工作的推进;缴纳的社会保险;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防风险:受到疫情的影响,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帮助其度过危机。
(过渡语:再次出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电信诈骗、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图片,口答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整改问题,引导学生对国家发展充满期待。)
提问:第6题。
过渡语:看到祖国的成就,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也要不夸大、不回避。那为了祖国更美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答案要点:
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立大志)
②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吃大苦)
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祖国更美好贡献力量。
④坚决同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为作斗争。
2.书面检测:发给学生检测题试卷

检测题
一、知识点默写
1.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
经济体;

建设深人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④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⑤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
水平不断提高;
⑥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总之: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
2.我国发展中面临着哪些问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人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
我国采取哪些措施在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
、促
、调
、惠
、防
,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
二、知识点应用
(一)单选
1.新国成立70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9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增强;就业狀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这体现了我国(

A.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B.科技教育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
C.经济增长显著已成为经济强国
D.民生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早已成为流行语,我国许多居民的休闲方式由呼朋唤友集体吃喝,变成了“一起运动,共同流汗”。如今,健身、瑜伽、打球、旅游等逐渐成为人们的闲方式。这主要说明(

A.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十分显著
B.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C.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3.地铁太挤,想买辆私家车,但一些城市摇号了;为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一些家长不得不购买天价学区房;想给父母找家安心的养老院,怎料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要排到数年后……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民生“新短缺”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我国在取得成就时面临着一系列发展新问题
B.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关键问题
C.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还未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D.各级政府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有力举措不多
4.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部署,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中国人民闻令即动、争分夺秒,奋力保护生命,有力高效地阻止了疫情的传播。这(

A.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表明我国稳增长、忠民生成效显著
C.表明遇到的困难越大,我国发展越快
D.让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1.
学生交换试卷,教师白板逐一出示答案,学生互评。
第一大题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第二大题集中批改,然后纠错。
2.
表扬全对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 ”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讨论纠错。
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全对的人数。
当全班只有几名同学未全对,则收齐未全对的学生试卷,(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
分类后,白板逐一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出自己错误的原因,若说的不对,则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
当全班多数学生未全对,则不收试卷,让学生自己讨论、纠错,已经解决的错误教师给予肯定,不再重复,还不会的问题,让做对的同学帮助纠错,若两者都不对,则教师讲解。
预设当错误人数较多时,给学生两分钟的时候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之后仍有疑问的举手,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预设当错误人数较少时,请错误的同学起来回答错误的题号,指名让做错的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六、当堂训练。
第十课第1节《当堂作业》选择题和观察与思考题。
七、教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