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校本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校本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
第一部分
必备知识积累
一、核心观点填空
1. 
划定了自由的边界,保障人们的自由。我们应该自觉
,坚定
,积极

2. 
 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3.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
;要仪表整洁、
;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 
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
;促进


5.践行诚信需要我们树立   
;运用  
;珍惜
  
 

6.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  
 


7.刑罚分为  
和  
两大类。
8.受到非法侵害,我们可以通过
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9.面对违法犯罪要善于斗争,在

的前提下,巧妙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采用
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思维导图构建
第二部分
基础训练
1.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围绕“尊重他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同的有(

①小厦:我希望被他人尊重,因为受到尊重感觉很好
②小福:我是不在乎他人想法,只关注自己内心感受
③小闽:只有他人尊重我,我才会尊重他人
④小泉: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对人文明有礼表现在(

①语言文明、谈吐文雅
②理直气壮、盛气凌人
③态度谦和、举止端庄
④服饰新潮、名牌傍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是(

A.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B.通过有关部门调解、仲裁解决争议
C.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D.通过民间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有序停放共享单车
遵守公共秩序

小女孩敬礼致谢为她戴口罩的民警
文明有礼显风范

通过网络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周边黑网吧问题
尊重社会公德

对刚认识的网友以诚相待,毫无保留
践行诚信
4.下表中对“微行为”所做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论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的要求一致的是(

①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②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③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④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6.小敏平时喜欢打听别人的小秘密并到处传播。有人提醒她这样做可能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她却说:“我只是实话实说。”下列理由可以用来劝说小敏的是(

①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要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②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权衡利弊运用诚信智慧
③要想遵守法律要求,就难以遵循伦理原则
④既要恪守诚实的要求,又要尊重他人隐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案例与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案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①李某故意刻划长城墙砖被拘留5日并处罚款
行政处罚
②张某因在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民事处罚
③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行政处罚
④聂某因在禁渔期非法捕捞野生鱼被法院判处罚金5000元
刑事处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20福建中考)蒋某因家庭矛盾,将手机、电脑从14楼扔出窗外,砸坏楼下轿车,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蒋某有期徒刑一年。蒋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其行为(

①违反公序良俗
②扰乱公共秩序
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具有刑事违法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9.(2021宁德质检)放学回家,小福远远看见有人鬼鬼祟祟地在撬邻居家的门,立即打电
话报警,并暗中监视他的动向。小福的做法是(

①锄强扶弱
②胆小懦弱缺乏勇气智慧
③守护正义
④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新华社北京2021年1月30日电,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向社会发布了2020年“诚信之星”。他们有的为了一份信任,不畏艰险、冒疫奔忙,勇做挺身而出的凡人;有的秉承“诚信为本、品质至上”的企业精神,不计成本保证防疫物资供应,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有的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坚守“一户不脱贫决不撤岗”的庄严承诺;有的扎根偏远乡村,甘守清贫寂寞,为乡亲解决病痛,多年如一日甘当村民“健康守门人”……
(1)请说说向社会发布“诚信之星”的原因。
(2)向“诚信之星”学习,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12.
材料一
14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好哥们儿”,就经常旷课,出入网吧,且屡教不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在
“好哥们儿”的教唆下,参与了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因多次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试分析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2)陈某的事例警示我们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第三部分
进阶训练
13.遭遇校园欺凌,我们应对的正确路径是
①巧妙周旋,机智应对
②冷静下来,理性判断
③留存证据,勇敢维权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法律法规解读”探究与分享活动,以下是展示的资料。
资料一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了调整,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用“规则的维护与改进”知识说明“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
资料二
2021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对于资料二的这个规定,小闽有疑惑:
带不带手机进校园是我的自由和权利,这样限制合理吗?
(2)请用“自由和规则”的知识为小闽答疑并解惑。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必备知识积累
一、核心观点填空
1.
社会规则
划定了自由的边界,保障人们的自由。我们应该自觉
遵守规则
,坚定
维护规则
,积极
改进规则

2. 文明有礼
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3.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
用语文明
;要仪表整洁、
举止端庄
;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 诚信
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
无形资产
;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5.践行诚信需要我们树立 诚信意识 ;运用 诚信智慧  
;珍惜
 诚信记录 

6.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7.刑罚分为
主刑

附加刑两大类。
8.受到非法侵害,我们可以通过
法律服务机构
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诉讼
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9.面对违法犯罪要善于斗争,在
保全自己

减少伤害
的前提下,巧妙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采用
机智灵活
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单元思维导图构建
第二部分
基础训练
1——4
BBCA
5——9
BCCBD
10.
(1)
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2)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12.(1)①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②交友不慎;③不能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等。
(2)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或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强化规则意识)。④提高道德修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⑤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谨慎交友。
第三部分
进阶训练
13.B
14.(1)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规则需要积极改进;③下调刑事责任年龄,体现了对规则的改进,目的就是适应当今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①合理。因为自由和规则不可分。自由要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规定了自由的边界。学生的手机使用需要符合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无规范、无节制的使用手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