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铅笔屑贴画》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力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以知识的获取为满足,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为学生设计多种性质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通过调查、操作、设计、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鼓励并训练学生更多地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倾向的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使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铅笔是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尤其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主要的写字用具。而在使用木制铅笔的时候,铅笔屑则是主要的产出废物,甚至会因为处理问题带来困扰。削铅笔产生的铅笔屑的现有处理方法,很大程度地是对木质资源的浪费。《铅笔屑贴画》就是针对铅笔屑的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动手研究和设计的资源。学生情况:四年级的学生在美术等学科中学习到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具备一些设计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同时,有了三年的铅笔使用经验,关于使用铅笔的一些基本技能已经熟练掌握。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体验技术准备:课件物品准备:A4纸,牙签、白乳胶,铅笔屑作品、铅笔、转笔刀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通过设计制作铅笔屑贴画,激发设计创作的兴趣。2.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训练,掌握卷出并不同形状的铅笔屑的方法,并找到铅笔屑的特点在拼形状、贴轮廓中的作用。3.在制作中,训练、提高总结和提升方法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4.在小组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训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在探究、设计过程中,找到铅笔屑的特点和应用方法,掌握不同形状铅笔屑的卷制方法。教学难点:恰当运用铅笔屑的特点,制作贴画。问题框架(可选项)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观察作品,发现使用材料是铅笔屑二、对比分析,了解特点观察、分析铅笔屑特点:形状、颜色三、尝试探究,掌握方法1.转笔刀的使用演示使用方法尝试卷出不同形状的铅笔屑2.拼一拼,摆一摆与生活实际关联,想象铅笔屑可以应用的生活造型,在底版纸上拼出要设计的造型四、制作贴画,总结提升1.提示制作步骤,提出制作要求2.运用技巧,制作作品四、展示评价,交流体验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时间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展示作品,提出问题: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铅笔屑是用什么工具做成的?使用材料:铅笔屑使用工具:转笔刀激发生兴趣和研究、制作欲望,明确使用的工具。2二、对比分析,了解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发现铅笔屑的在制作画面轮廓和形状的作用提问:贴画用了什么形状的铅笔屑做了什么?什么颜色的又做了什么?(分析花、扇子、拱桥、太阳的造型和颜色搭配)观察贴画造型,感受铅笔屑的颜色、形状的用途:锥形——花心扇形——扇子半圆——拱桥圆形——太阳发现铅笔屑的形状、颜色用途2三、尝试探索,掌握方法1.尝试方法1.转笔刀的使用出示铅笔、转笔刀,边演示边讲解:在转动时要沿着一个方向,轻轻用力,转出的铅笔屑可长可短,能转出不同造型的铅笔屑。2.拼一拼,摆一摆观察这些形状的铅笔屑和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很相像?用这些形状摆一摆造型,注意要布局要紧凑、居中;颜色搭配合理,可以适当用铅笔点缀。(讲评作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3.欣赏组合作品,掌握制作技巧这些作品与简单的比较有哪些不同?分析:裙子多颜色综合;小刺猬的叠压使用,花朵的颜色拼接尝试使用转笔刀转出不同的铅笔屑个人尝试拼摆造型展示作品,发现问题欣赏对比,感受组合作品的不同:学习颜色多样,叠压技法,拼接技法铅笔屑的颜色、形状多,用量大;多种技巧综合使用尝试制作,感受制作技巧对形状的影响建立联系,激发想象,为创作奠定基础对比分析,掌握技法5四、制作贴画,总结提升1.提示制作步骤:想一想做什么;选一选用什么;分一分组员干什么;粘一粘:少量、涂匀、粘牢(乳胶使用)2.提出制作要求:(1)任选一个简单或复杂的内容,独立或与小伙伴合作完成一至二副作品(2)至少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和技法学习乳胶的使用方法独立或合作制作铅笔屑贴画815四、展示评价,交流体验介绍作品要求:说明作品使用了铅笔屑的什么形状和颜色做了什么样的造型展示作品评价交流学会介绍,学会欣赏8板书设计铅笔屑贴画颜色形状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教师随机评价:教师使用鼓励性和肯定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和小组的学习状况2、小组评价:对整节课各个小组的听说、观察、参与、合作等方面,学生之间给予评价制作方面:合理恰当使用材料;作品完整、美观,设计有创意探究活动:参与动手研究;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积极参与设计和制作3、个人评价:根据自己的状况对学习表现和收获予以评价。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