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完美的小孩VS不完美的父母——理解、知恩、感恩1、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父母。2. 通过绘本故事《不完美小孩》引发学生共鸣,同时转变思维模式,利用心理投射引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视觉——将父母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客观、中立地对他们进行评价,以此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进而知恩,并学会感恩。教学重难点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谅父母、感恩父母,进而构建理解、尊重、和谐的亲子交往模式。二、教学方法1. 故事赏析2. 作品分享3. 自我感悟三、教学过程(一)展示电视剧《小别离》、《请回答1988》两张图片电视剧《小别离》很好地展现了同学们目前与父母的关系模式,而《请回答1988》让老师对初中阶段的自己以及当时的亲子关系产生了些许遗憾,遗憾从未认真了解过、认识过自己的父母。受两部影片启发,特别希望能和同学们一起去好好认识一下我们的父母。设计意图:引入主题。(2)理解父母1. 小调查: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师: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推送单选题给学生。学生:通过ipad进行投票。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可看出同学们能快速、清晰地分辨出父母对我们的教养方式。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可度。2. 绘本故事《不完美小孩》教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和故事中的父母是相似的?学生:请一名同学读故事,其他同学一起听故事,之后描述自己的父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意识到,不是只有自己的父母是有缺点的、是不完美的。3. 小调查:不完美的小孩&不完美的父母教师:在《寻找我的缺失和失落》一课中,我们都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并且学会了去接受这样的自己,那我们对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完美评价等级是否相同?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推送单选题给学生。学生:通过ipad进行投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意识到父母不完美的前提下,引导他们抛去爸爸、妈妈“父母”的身份,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客体去看待,进而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三)知恩、感恩父母1.心理投射——我心中、眼中的爸爸和妈妈(见附录,绘画单)教师:展示其他同学的作品,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去描绘自己的父母。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作品,并上传到作品库,之后在班级进行分享。教师小结:当我们不再给爸爸、妈妈的身份进行特有设定时,会发现,原来那才是他们真实的自己,原来他们就是那样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父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从内心深处开始学着知恩、感恩。2.心理投射——感动我的爸爸和妈妈教师:爸爸、妈妈哪句话,最让你感动,铭记于心?学生:利用ipad分组讨论。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引导学生多从积极、正面、充满正能量的视角理解父母,知恩、感恩父母。(四)教师总结:不完美的小孩vs不完美的父母结语:我们不是完美的小孩,父母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既然能接受、欣赏这样的自己,那就一定能理解、感恩那样的他们。抛开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最了解我们的朋友,最疼爱我们的亲人。投射测验告诉我们,我们懂得理解,且知恩、感恩。同学们,让我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中,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我们的理解,表达我们的感恩吧!一起加油!设计意图:总结提炼。附件:绘画单◎ 我眼中、心中的爸爸 ◎ 我眼中、心中的妈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