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学会与父母沟通一、学情分析亲子关系的矛盾一方面是由于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与家长本身的因素离不开。父母和孩子毕竟是两个时代的人,生长环境不同,各自处于生命发展过程中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而且社会地位和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造成两代人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上有很多不同甚至是对立。这些差距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由于对许多具体问题看法不一致,缺乏沟通与交流,彼此之间就不理解。对青少年来说,不良的家庭气氛会影响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同时会对学习产生障碍。因此,减少或消除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距是至关重要的。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教育他们在尊重和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学会与父母正确沟通。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初中心理辅导课中关于代际交往的范畴。主要内容以学生与父母沟通问题为中心,关注学生与父母相处中所遇到的种种感受和疑惑,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学会理解父母,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恰当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学会与父母沟通,共建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本课教学内容是对前两节课“采访家庭”、“感受家庭”的延伸和拓展。在理解父母、爱自己的家庭的基础上,开展本课的教学辅导。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懂得与父母之间的心理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在此基本上,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能力目标:能够有意识地与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与父母相处的能力;情感目标:学会理解父母,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积极主动与父母多沟通,尽量减少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以及由心理代沟引起的障碍,建立良好的、融洽的亲子关系。四、教学重难点增进与父母沟通的意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五、教学方法1、讲述、讨论2、角色扮演六、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大家跟着我动起来,我们连做2遍:“大拇指见面点点头;食指见面挥挥手;中指见面鞠个躬;无名指见面碰碰头;小拇指见面拉拉钩;大家都是一家人。”是呀,就象平时见面我们要打招呼,人与人之间也是需要沟通的。可是随着我们同学长大,与父母的沟通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就是“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学会与父母沟通”。(二)情景讨论1、出示情景:我喜欢看漫画、听流行音乐,可爸爸妈妈不赞成。……我有什么方法能改变他们呢?2、教师提问:(1)大家听了这样一段述说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你遇到过类似的遭遇吗?(2)为什么孩子跟父母之间会出现类似这样的争执?引出“代沟”3、教师总结:在词典里,对代沟的解释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关键要与父母进行良好、正确的沟通。(三)换位思考★角色扮演1、小品:考试不及格2、学生谈感受(扮演孩子、扮演父母)教师问题:扮演父母时,你对孩子是怎么说的?你的父母在你考试不好时,是怎样的?你考试不好时,父母这样对你,你有什么想法呢?教师总结:与父母进行沟通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体谅的基础上,我们刚才的角色扮演就是进行了“换位思考”的训练。(四)正确的沟通方式1、讨论在下列情景中怎样处理才比较恰当呢?(1)吃晚饭时,父母老是在讲学习上的事。(2)妈妈在打了你后,她自己躲在屋里哭了。(3)今天你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很晚才回家,父母一直等着你安全回家后才睡。(4)妈妈没经你的允许偷看你的日记。2、教师提问:除了例举的这些情景外,我们能不能说说,以前你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是怎样处理的呢?3、学生回答4、教师总结:与父母正确的沟通方式(1)创造机会,主动交流。(2)认真倾听,换位思考。(3)承担责任,主动道歉。(4)善于体谅,控制情绪。(五)我想对爸爸/妈妈 说教师:同学们,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烦恼事。我们了解了几种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你想怎样与父母沟通呢?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写在纸上。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六)总结我们可能不会马上改变父母的想法,但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学会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技巧,与父母相处得更加融洽。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坚持和爸爸妈妈经常真心交流,真诚沟通,让爱永远住你们的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