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又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www.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首联:回顾自己贬谪生活交待了诗人被贬谪的地点,时间,环境。表达了诗人的积愤之情和辛酸。从“凄凉地、弃置身”两词可以看出。颔联:感慨人世间的变迁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政治迫害的故人;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用 典颈联:预示未来发展前景作者自喻“沉舟、病树”,表达了一个“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物,社会、人类必将发展”的观念。作者的胸襟十分豁达,乐观。蕴涵哲理尾联 :听歌举杯振作精神叙述了诗人与白居易共勉,对白居易的感激,也突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气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2:写被贬地的荒僻;贬时之漫长。3,4:运用典故,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乡,重返旧地,仿如隔世。5,6: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世事变迁的感概,充满人生的乐观感悟和哲思睿理。7,8:是诗人对白居易关怀的感激及相互慰勉;表现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暂凭:暂时凭借。长:振作。阅读理解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痛苦、寂寞阅读理解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阅读理解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阅读理解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1、这首诗歌的题目中有一个“酬”字,是酬谢“乐天”的,哪两句诗最能表现这一目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3、在诗中哪两句借典喻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岁月变迁的感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在诗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期遭贬遭遇坎坷归来感慨世事变迁感叹身世展望未来感谢赠言振作精神辛酸、愤懑怀恋、怅惘豁达、进取积极、昂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比喻富有哲理积极进取、乐观豁达诗人写作主题:内容与主旨:这首诗及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纵,一味地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与友人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