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讲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讲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道法导学案学生版 学案编号:12 主备: 审核: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6.2共筑生命家园 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材料,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和做法
通过分析材料,说出我国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国家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
难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预习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1-88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时间:5分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分)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分)
3.为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3分)
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分)
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分)
【探究案】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材料一:据云南省宁洱县林业和草原局消息,近年来,随着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强,野象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因宁洱县境内有着良好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野象群也频频造访,呈现出入境频次高、迁栖范围广、迁移路线无规律等情况。9月1日,该县勐先镇境内出现了一群野生亚洲象,共计24头,为有监测数据以来进入宁洱境内数量最多的一次。为避免人象冲突,当地相关部门已对该象群活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
材料二:记者从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了解到,云南北移亚洲象群活动频次明显增加,亚洲象群迁移成为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云南政府为什么不采取强制的措施,驱赶象群回到栖息地?(4分)
(2)象群之旅以及云南政府的做法,这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怎样的启示?(3分)
探究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阅读教材P84“探究与分享”
(1)比较余村两条致富路有什么不同?各自结果如何?(4分)
(2)曾有人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不可兼得的?”你赞同这说法吗?请结合余村的致富之路说明你理由。(3分)
(3)请从材料中找出余村重生的具体做法,并谈谈这些做法对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启发?(4分)
重点基础知识默写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 和谐共生,要坚持 的基本国策,
坚持 、 、 、 、 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要建设 、 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4.走 道路,建设 ,实现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训练案】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下面诗句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是( )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21 兴安盟)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为期十年的禁渔期。这样做(  )
A.会影响人民群众的鱼类消费 B.是因为我国现阶段鱼类资源供过于求
C.违背了对自然规律的遵守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2021 随州)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新思路。中国向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上述材料表明(  )
①我国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②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采取行动,勇于担当
③我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④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1 临沂)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要
A.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B.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C.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D.实行自力更生,助力脱贫攻坚
5.(2021 荆门)“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25000多座小水电站中,共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电站3500多座,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616座。这表明(  )
A.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环境问题无法改变 B.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C.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实现可持续发展 D.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经解决
6.(2021 烟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②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1 梧州)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这要求我们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高速度发展
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坚持绿色发展,就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下面对二者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B.经济建设是中心,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可以牺牲一时的资源和环境
C.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9.(2021 牡丹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必须(  )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 ④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1 邵阳)如图是“可回收物”标志,它表示适宜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①纸类 ②玻璃 ③灯管 ④电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1 鄂州)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说明建设生态文明(  )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②要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准则
③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就是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限电”、“停产”等成为近期市场各方关注焦点。本月初以来,国家限产限电政策已经落实到了全国各省,面对目前严峻的国内能耗双控形势,被国家发改委“点名”的各省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均推出限电措施。发展到现在,“限电潮”已扩充至全国20省市区,东北三省甚至开始限制民用电。
请简要分析“限电”、“停产”的原因有哪些?(4分)
(2)这对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有何启示?(国家、企业、个人)(4分)
参考答案:
探究一:(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类责任)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内在关系)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和一味地索取,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基本态度)
(2)坚定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探究二:(1)
(2)不赞同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只能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启发一: 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启发二: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启发三: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启发四: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五: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训练案:
1C 2D 3B 4A 5B 6D 7B 8B 9B 10A 11D
(1)煤价上涨,火电发电成本上升,企业发电积极性不高。2020年以来,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多订单转移到我国,结果我国的外贸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21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恢复到正常状态,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增加。能耗双控的影响。
国家: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⑤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
个人: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国家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②落实环保行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废物等,做到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③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④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学案(教师版) 编号:12 使用人 使用时间
课题 6.2共筑生命家园 辅备 次。为避免人象冲突,当地相关部门已对该象群活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 材料二:记者从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了解到,云南北移亚洲象群活动频次明显增加,亚洲象群迁移成为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云南政府为什么不采取强制的措施,驱赶象群回到栖息地?(4分)(2)象群之旅以及云南政府的做法,这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怎样的启示?(3分)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阅读教材P84“探究与分享”(1)比较余村两条致富路有什么不同?各自结果如何?(4分)(2)曾有人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不可兼得的?”你赞同这说法吗?请结合余村的致富之路说明你理由。(3分)(3)请从材料中找出余村重生的具体做法,并谈谈这些做法对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启发?(4分)【训练案】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下面诗句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是(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021 兴安盟)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为期十年的禁渔期。这样做(  )A.会影响人民群众的鱼类消费 B.是因为我国现阶段鱼类资源供过于求C.违背了对自然规律的遵守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2021 随州)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新思路。中国向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上述材料表明(  )①我国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②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采取行动,勇于担当 ③我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④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1 临沂)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要A.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B.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C.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D.实行自力更生,助力脱贫攻坚5.(2021 荆门)“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25000多座小水电站中,共退出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电站3500多座,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616座。这表明(  )
课标要求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2.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本框下设两目,分别是: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第一目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懂得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第二目讲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
学情分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个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所以,应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材料,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和做法通过分析材料,说出我国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重点 国家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
学习难点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完成预习案,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预习教材,思考本框探究与分享栏目的问题。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过程 写笔记
【预习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1-88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时间:5分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分)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分)3.为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3分)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分)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分)二、【探究案】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材料一:据云南省宁洱县林业和草原局消息,近年来,随着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强,野象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因宁洱县境内有着良好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野象群也频频造访,呈现出入境频次高、迁栖范围广、迁移路线无规律等情况。9月1日,该县勐先镇境内出现了一群野生亚洲象,共计24头,为有监测数据以来进入宁洱境内数量最多的一
A.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环境问题无法改变 B.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C.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实现可持续发展 D.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经解决6.(2021 烟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②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1 梧州)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这要求我们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高速度发展 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自然资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坚持绿色发展,就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下面对二者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是( )A.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B.经济建设是中心,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可以牺牲一时的资源和环境C.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9.(2021 牡丹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必须(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 ④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1 邵阳)如图是“可回收物”标志,它表示适宜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①纸类 ②玻璃 ③灯管 ④电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1 鄂州)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说明建设生态文明(  )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②要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准则③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就是造福人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观察漫画,回答问题。“限电”、“停产”等成为近期市场各方关注焦点。本月初以来,国家限产限电政策已经落实到了全国各省,面对目前严峻的国内能耗双控形势,被国家发改委“点名”的各省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均推出限电措施。发展到现在,“限电潮”已扩充至全国20省市区,东北三省甚至开始限制民用电。请简要分析“限电”、“停产”的原因有哪些?(4分)这对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有何启示?(国家、企业、个人)(6分)
作业 必做:a.完成基础知识默写。b.背会:(1)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2)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选做:提能习题
德育安全教育
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
本节课反思
成 功 点 不 足 点 提 高 对 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