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丰分校梦想课程科目设计方案(赵轶珺)17个成语故事教案小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水丰分校梦想课程科目设计方案(赵轶珺)17个成语故事教案小学

资源简介

水丰分校梦想课程科目设计方案
(自主拓展)
科目名称 成语故事 负责教师 赵轶珺
学习对象 三、四年级学生 限招人数 11人
具体方案
开发背景 学校课程开设实际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
学生能力发展需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成语的概念,开阔眼界,增加语文素养。 2、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看完成语故事的短片、听完老师的讲述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这个成语故事。在重述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复述成语故事,提高了学习成语及相关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科目界定 通过成语故事,使学生的语言更简练,说话更有趣,并使学生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生活,做学问,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科目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了解成语故事,复述故事,在复述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在之后的学习中会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 观看成语故事动画,故事以更具体、更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学生了解故事并能知道故事的比喻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成语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激烈和友好的比赛中,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有趣,积累的快乐,积累的重要。
科目内容 选取原则: 本学期的校本成语故事教学,我会与学生一起学习三类成语故事。 (1)学习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故事 (2)学习带有数字的成语故事 (3)学习和历史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
2、内容框架
单元 单元课时 单元目标 活动名称 课时
1 4 听老师故事,学会自己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水滴石穿的故事,滥竽充数的故事,铁杵成针的故事,胸有成竹 的故事,南辕北辙的故事 4
2 4 听老师故事,学会自己复述故事,理解故 事的意思 南辕北辙,刻舟求剑的故事,专心致志的故事,半途而废的故事,
3 4 听老师故事,学会自己复述故事,理解故 事的意思 自相矛盾的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惊弓之鸟的故事,坐井观天的故事,
4 4 听老师故事,学会自己复述故事,理解故 事的意思 胸有成竹的故事,拔苗助长的故 事,程门立雪的故事,负荆请罪的故事,
3、组织说明:学生能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并能积极回答问题和复述故事内容。
科目实施 开设要求: 通过对成语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搜索积累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成语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成语的运用能力,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实施原则 教师讲成语故事,或看视频故事,学生带着问题去看。 学生复述成语故事。 通过学习,理解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并学会运用。
科目评价 评价原则: 出勤率及复述故事情况 评价具体方法 评价内容 具体评价内容 出勤率缺席三次以上,不合格作品完成态度认真听讲故事,会复述故事内容上课纪律认真听讲,不打扰他人小组合作能够帮助他人,欣赏他人
附评价量表:
水丰路小学分校梦想课程评价表
班级( )姓名( )
参加课程( )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我最棒 我能行 我加油 我最棒 我能行 我加油 我最棒 我能行 我加油
学习兴趣 参与度
主动性
学习能力 倾听与交流
质疑与探究
实践能力 操作与展示
运用与创新
学生活动出勤情况统计表
姓名 班级 9.9 9.16 9.23 9.29 10.14 10.21 10.28 11.2 11.11 11.25. 12.2 12.9 12.16
钱思宇 三1 √ √ √ √ √ √ √ √ √ √ √ √ √
惠学卿 三1 √ √ √ √ √ √ √ √ √ √ √ √ √
庄胤恒 三2 √ √ √ √ √ √ √ √ √ √ √ √ √
李梦依 三2 √ √ √ √ √ √ √ √ √ √ √ √ √
黄嘉睿 三4 √ √ √ √ √ √ √ √ √ √ √ √ √
郁文昊 三4 √ √ √ √ √ √ √ √ √ √ √ √ √
胡鑫雨 三4 √ √ √ √ √ √ √ √ √ √ √ √ √
宋祎沐 四1 √ √ √ √ √ √ √ √ √ √ √ √ √
倪乐萱 四1 √ √ √ √ √ √ √ √ √ √ √ √ √
钱瀚哲 四4 √ √ √ √ √ √ √ √ √ √ √ √ √
陈博雨 四4 √ √ √ √ √ √ √ √ √ √ √ √ √
教 案
第 3 周 日 期 3 月 4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活动重点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活动难点 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二、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1、学生初读成语。 2、 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 3、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 案
第 2周 日 期 9 月9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活动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活动难点 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 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三、学习“滥竽充数”这个成语: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1)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 他为什么要充数? (3) 他为什么能充数? (4) 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3、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 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 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3) 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 (4) 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四、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教 案
第 3 周 日 期 9月16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重点 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李白的资料的课件) ③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④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 (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却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五)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教 案
第 4 周 日 期 9 月23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重点 学习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胸有成竹。(板书课题:胸有成竹)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胸有成竹”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四)《胸有成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谁能讲一讲。 (五)总结 师:文与可是个很有才华的画家,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教 案
第 5 周 日 期 9 月 29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重点 学习成语故事南辕北辙,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我们已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 朋友( )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 坐车人( )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 )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坐车人( )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 )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坐车人( )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 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 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自评—互评) (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奇怪、着急、耐心 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 (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 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 4.小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教 案
第7周 日 期 10月14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活动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活动难点 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教 案
第 8 周 日 期 10月 21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专心致志”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专心致志”的含义。
活动重点 学习成语故事专心致志,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感受成语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1、读读,比较三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 A、同学们在教室里听课。 B、同学们听课时,都看着老师,听着老师,没有人做小动作,开小差。 C、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 2、教师小结成语的特点与价值:成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与一般的词语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它言简意赅,富于哲理,而且形象鲜明、生动,表现力强,因此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巨大功用。 二、走进成语故事。 你知道“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吗?其实它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1)学生自读《学弈》(或播放动画) 弈秋是古代有名的棋手,有两个人慕名而来,同时拜他为师。弈秋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传授给他们,讲课特别认真。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课。另一个学生表面上也在认真地听课,而实际上思想很不集中。他看到大雁从窗外飞过,心中老想着要把大雁射下来 ……弈秋讲完课,就叫两人对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就对弈起来。开局不久,就见分晓:一个从容不迫地能攻能守,一个手忙脚乱地应付。弈秋一看,两人的棋艺相差悬殊。他对棋艺差的学生说:“你们两个人一起听我讲课,他能专心致志,而你呢,心不在焉。下棋的技艺是比较容易的,可是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也是学不好的。”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是啊,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三、总结 师:事实上,几乎每一个成语都包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阅读成语故事,不仅能够了解成语的由来,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历史知识,明白很多道理。
教 案
第 9 周 日 期 10 月28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半途而废”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半途而废”的含义。
活动重点 学习成语故事半途而废,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半途而废》 提出阅读要求: (1)读通全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用“——”划出好词好句,用“~~~”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并想办法解决。 (3)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想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东汉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没有远大志向。他有一个贤慧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 有一天,乐羊子拾到一块黄金,他欢喜地拿给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气地说:“这块金子是别人掉在路上的,我们应该靠劳动挣钱啊!”乐羊子连忙拿起黄金,跑回原处,等待失主前来认领。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乐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向老师请了假回家探望。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乐羊子大惊,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半途而废了吗?”乐羊子听了,深深受到感动,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他发愤求学,整整过了七年,直到学业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2、交流: 先和同桌一起交流阅读要求中提出的问题。再在全班交流: (1)《半途而废》 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里? (3)读这个成语故事,让你有哪些收获? 谈一谈积累的好词句,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举个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半途而废的例子吗?
教 案
第 10 周 日 期 11 月2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
活动重点 学习成语故事半途而废,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道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 “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 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6、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 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教 案
第 11 周 日 期 11 月11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来。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体验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重点 复述《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做守株待兔的人,要靠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活动难点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体验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通过猜测,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农人”:“这是谁啊?”(这是一个宋国时期的农人) 2、教师出示“兔子”:“这是谁啊?”(兔子) 3、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么一起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成语“守株待兔”的由来。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至“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 提问: (1)“他是在什么地方捡到兔子的?”(树桩旁) (2)“兔子是怎么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 (3)“农人捡到兔子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你觉得兔子还会再来吗?为什么?可是那个农人一直相信它会再来。” 2、他到底有没有等到兔子呢?我们继续往下听这个故事。”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 提问: (1)“他等到了吗?有没有再捡着兔子?为什么没有等到兔子?” (2)“他没有等到兔子,反而怎么样了啊?” 教师小结: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兔子也没有等到。 3、“那现在我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这个故事,等下请小朋友来告诉我如果你是这位农人,你会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播放“守株待兔”动画视频,理解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 1、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 (1)“原来他的庄稼长得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2)“可是为什么等了却得不到兔子呢?他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很多的兔子呢?” (3)“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轻松的得到了一只兔子,你会像他这样天天等兔子吗?为什么?那你会怎么做呢?” 2、引出成语“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及寓意。 (1)“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什么?”(守株待兔)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那你现在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看” (3)“守”“株”“待”“兔”分别是什么意思?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守在树桩旁边等待着兔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只有自己通过自己的劳动才会有所收获,才会成功。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守株待兔”的事情,比如,有些小朋友每天不好好学习,心里却总想着成为最棒的。还有些小朋友每天懒得练习跳绳,却心里想着成为班上跳绳最棒的小朋友。还有些人懒得工作,心里却总想着发财,挣很多钱,这种就是“守株待兔”。我们不能做守株待兔的人,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却想这成功,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成功。
教 案
第 13 周 日 期 11月 25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体会人物品质。 3、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活动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活动难点 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从题目《惊弓之鸟》就让我们知道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惊弓之鸟的故事。 二、听老师讲故事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2、你觉得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 (有名的射箭能手。)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能动脑筋思考的人。 3、师总结:更羸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来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听到弦响会受到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三、观看故事视频 ,理解寓意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反过来说,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 四、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指名复述课文。
教 案
第 14周 日 期 12 月2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懂得“坐井观天”这一成语的意思。 3、练习复述课文。
活动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活动难点 复述课文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听老师来讲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听老师讲故事,思考问题。 1、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 (理解“井沿”和“井口”) 2、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3、通过它们的对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观看故事视频 ,理解寓意 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四、理解寓意、扩展活动 1、现在同学们再看题目,“坐井观天”形容什么样的人?(目光短浅并且自以为是的人) 2、如果青蛙此时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五、分角色表演一下 让学生戴好头饰表演一下。
教 案
第 15 周 日 期 12 月 9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活动重点 学习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难点 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一、导入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胸有成竹。 二、学习成语“胸有成竹”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四、《胸有成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师:文与可是个很有才华的画家,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五、生复述故事
教 案
第 16 周 日 期 12月 16 日 课 时 1
活动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措施。 结合生活实际讲一讲拔苗助长的事情。 复述故事。
活动重点 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让学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措施。结合生活实际讲一讲拔苗助长的事情。
活动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讲一讲拔苗助长的事情。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
活动 过程 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颗种子,种下后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为了让它快快长大,你会用什么办法 古时候有个农民他也想让他种的秧苗快快长大,你想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二、师讲故事,生思考问题 1.故事中,种田人的愿望是什么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秧苗快快长高) 2.他采取了什么办法让秧苗长高 (拔苗)结果怎样 (枯死) 3.种田的人愿望很好,但是他错在哪里 (联系庄稼的生长过程展开讨论) 4.种田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可采用什么办法 你能替种田人想个办法吗 (联系自己种种子的体会来谈)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急于求成,方法不对,反而坏事) 三、生复述课文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自作聪明的农夫,为了让自己田里的秧苗快快长高,竟干出了拔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反而办了坏事。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类似拔苗助长的事例也不少,这就提醒我们,决不要做“拔苗助长”的蠢事。 五、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拔苗助长的事情。
期 终 总 结
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简洁明快,精炼通达,言简意赅。成语故事更是生动有趣,在诙谐幽默中蕴涵着意蕴深远的道理。 如何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成语故事中领悟深奥的内涵并学会运用呢?本学期《成语故事》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游戏、绘画、表演等形式中演绎,在活跃、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将本年的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成绩 1、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2、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精华,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3、校本课程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造的想象空间。 利用成语典故作为实践先锋,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初步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同时为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并最终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品质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时代感、民族自豪感而服务。 4、学生在课程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在每堂课中,针对课堂价值主体学生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参与度如何,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效果等,让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二、存在不足的地方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也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教师教学机智不够灵活等;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参差不齐,理解能力提升速度慢,运用意识不强等。 孔子说过,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当内心的好奇转化为探索知识的兴趣时,对成语的理解,才可能摆脱印象中的冰冷与陌生,会收获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与真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遵循“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的流程规律,对成语进行了归类研究,总之,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们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