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换位思考》一、学生及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提出处理人际交往要善解人意。针对有些学生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在与人交往中的明显缺陷,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体验他人情感世界的意识培养,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是学生必备的为人素养。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关于友善交往品质的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指导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谅解、关爱、欣赏他人。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体验活动,体验友善交往的意义,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哲理,具备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2. 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搜集与人为善、理解他人的相关典型实例或视频,在课堂展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友善交往感受内化为实际行为。3.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对人善良,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友善交往。教学难点:学生情感体验——感受“理解、体谅他人的感受”,内化道德认知。重难点把握及突破:友善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把准教学方法,根据教材,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成课堂生成。“理解、体谅他人” 的道德认知是本节课的难点。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教师课前准备:①了解学生思想认识;②收集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①准备讨论有关的资料;②相关学生排练小品,备好故事或事例,准备好道具。四、教学过程(一)旧课回望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友善、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的交往艺术、交往品质回顾和展望。(二)自学新课理解关键词——换位、理解、善待、欣赏。教师巡视,了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三)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小品导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小品以教材上的《起外号》为依据,可改编,体现生动性,富有教育意义。结合流行起外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说说类似的事情,自然而然引出课题。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开展“七嘴八舌”活动——给同学起外号的不良影响?班级里是否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理由?(自己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提示:教师应说明“外号”有褒贬之别,不能一概把“起外号”说成是捉弄人。(四)讲授新课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之一)《论语》中此句话的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分析: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善解人意,以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待人。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自己要先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这样对待自己。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可以如此对待别人吗?(1)学生思考:此语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活动:现学现用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种西瓜”历史典故,结合“同学”被疏远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小结。(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给学生学以致用之感)(2)学生思考: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与自己生存与发展同样重要。2.理解至上,宽以待人(换位思考之二) 活动:书上得来——学生展示搜集的名人名言,体味包含的哲理。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法)安格尔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真正善的人不仅有行善的愿望,而且有行善的行动。——(美)弗拉克 梯利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法)卢梭 (名人名言勉力学生,启示善解人意的重要,让学生从中感悟)情景活动:就 “管鲍之交” “拾金不昧”事例说说看法。(1)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达成理解的心理机制(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要求与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关注对方。)提示:友情以宽容和理解为基础。人难免犯错,我们能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情谊。小插曲:是否所有事情都可以谅解?假若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活动:你发现班级同学的哪些长处?(3)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欣赏他人怎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会得到什么收获?(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换位思考和与人为善的关系。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交往才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六)课堂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何收获?班级同学怎样对待友善交往这一问题,今后该怎么行动?(七)作业布置搜集典型事例, 并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写出来。五、板书设计换位思考,友善交往(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二)理解至上,宽以待人1.学会谅解,与人为善2.将心比心,与人为善3.欣赏他人,与人为善六、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友善交往。用教条式的灌输和讲授,不符合新教材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同并接受友善交际的观点,这非常重要。案例、情境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不可忽视。新课标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得以交流,充满温情友爱,本身就是友善交往的体验。在具体操作中,导入、利用名言名句、小品表演等活动,主题鲜明、自然。本节课依计划完成教学设计的内容,当然也存在问题。如,知识拓展方面,有待指导学生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体现层次,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值得多加摸索。教学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点;多关注学习困难生,体现“友善”教学极为关键!对于学习困难生的点滴进步,应给予最大的鼓励。“友善教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