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溺水防护》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主题设想据调查,中国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少儿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溺水身亡,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正值酷热的夏季来临,教育学生加强溺水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本课以溺水防护为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认识、感受因溺水给家庭带来的伤痛,树立科学的游泳、嬉水意识,学习防溺水有关知识,懂得自救与互救方法。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游泳、嬉水习惯,在活动交流和模拟救护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2、通过收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自救与互救的方法与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重难点:了解防溺水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护自救与互救的知识。三、活动准备1、(教师)青少年溺水身亡图片报道;2、(师生)收集防溺水相关常识,溺水后相关自救与互救方法技巧。四、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一组有关青少年溺水身亡的报道及图片视频,感受溺水身亡给人们、特别是家庭带来的伤痛。2、生成活动主题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报道,同学们作何感想?———溺水给家庭带来的损失永远无法挽回,给亲人带来的伤痛永远无法弥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要倍加珍惜。那我们该怎样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呢?(二)、活动交流一同学们分组交流收集的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教师适当补充。(以下是教师收集的部分常识,供同学们交流参考)1、不要离开家长的视线。我们都还小,对安全少有概念,即使学会了游泳,我们还是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游泳。这样,家长才能在察觉到情况不妙时立即采取行动。2、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 3、慎重选择游泳场所。不到江河湖海去游泳,这些水域暗流、漩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不宜作为游泳场所。另外,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4、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5、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6、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三)、生成新问题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怎样预防溺水,那么,万一发生溺水事故,我们应该怎样救护?(四)、活动交流二同学们分组交流救护常识(以下是教师收集的部分救护常识供学生交流参考)游泳时遇到意外,必须知道:1、遇到意外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2、游泳发生抽生抽盘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游姿势,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盘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应尽量利用未抽盘的肢体划水靠岸。3、游泳遇到水草,应以仰游的姿势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跳,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游从原路游回。4、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等游出漩中心再浮出水面。5、游泳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的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游在水面上,恢复体力,待体力恢复后及时返回岸上。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来相助。7、当发现有人溺水,在不贸然下水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岸上的竹竿,绳索进行施救。让我们牢记这些防溺水安全与救护常识,在炎炎的夏日即享受清水带给我们的凉爽,又确保生命的安全。五、小结、整理学生整理资料,制作溺水预防与救护卡片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