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秦朝一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本和史料,让学生了解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以及秦朝一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和分析史料,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一方面,秦始皇在秦统一的过程中以及巩固统一的过程起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另一方面,秦始皇也有非常残暴的一面,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让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教材分析】“秦朝一统”是八年级第四单元中《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的一课,它承接“变革与争霸”的“百家争鸣”。秦朝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并天下建基于商鞅变法,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电影《英雄》里的一段场景,问:同学们在刚才的电影片段中都看到了哪些历史信息?生(预设):秦王、秦国的战旗、雄赳赳气昂昂的秦国军队、秦国的文字、战矛、盾牌等种种青铜武器。师:视频向我们展示了英明果断的秦王以及威武雄壮的秦国军队。呈现《战国七雄》的形势图,问:同学们还记得战国七雄的位置吗,图中的A、B、C、D、E分别是哪些诸候国?生:A——齐,B——楚,C——秦,D——燕,E——赵师: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秦朝。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秦朝的统一》。探究一 想一想,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全国?环节1:呈现《战国七雄》的形势图,让同学们了解秦如何灭六国。环节2:阅读材料一,请同学归纳总结秦之所以能统一的原因。材料一: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最后是,秦的统治者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理想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生:材料一指出的原因是秦地理位置优越,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师: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地理位置”,这是材料一说明的原因之一,同学们还从材料一中看出了哪些原因?生: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师:这们同学说到了秦的“粮草丰厚”,这也是原因之一。还有哪们同学从材料一中看出了其他原因?生:秦的统治者野心勃勃。师:统治者也是非常关键的,秦的统治者野心勃勃。除了材料一指出的三个原因之外,同学认为还有哪些原因,接下来请看材料二和材料三。环节3:继续阅读材料二、材料三,请同学总结归纳秦之所以能统一的原因。材料二: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人民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材料二指出了哪个原因?生:人民渴望统一,渴望实现国家安定。师:长期的战争使老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渴望统一,渴望安定,这是材料三指出的原因。哪们同学来说说材料三指出了哪个原因?生: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师:商鞅变法我们在前面学过,它使秦国变得富强。分析完这三则材料,我们来总结一下秦这所以能统一的原因。【老师总结】①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②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③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供应长期战争;④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跃成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⑤赢政的雄才大略探究二 秦朝一统后,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环节1:阅读材料,思考在秦建立初期,国家存在着哪些问题?材料一: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出售他的千里马,一路行来发现各地道路宽窄不同,路障横立,很是辛苦。好不容易到了咸阳,人和马已累的筋疲力尽了……材料二:一个商人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吆,良种的千里母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奈之下,他只好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大大的字。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材料三:于是,楚人带着老者来到了他拴马的地方。……“果然是匹好马”……。交易很快便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千里母(马)?”老者一脸的疑惑。“刀子???我们燕国平常就用这个买东西的,那……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儿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材料四:与此同时一位原齐国人到秦国来买布,但由于尺寸不同,他只能空手而归。 师:材料一中提到“道路宽窄不同,路障横立,很是辛苦”,反映了什么问题?生:交通不便。师:材料二讲述的是一位商人在大街上卖马,却没人听得懂他的话和看得懂他写的字。这反映了什么问题?生:语言文字不通。师:材料三讲到终于有人要买马了,可是因为买家和卖家使用的货币不同,最终没能达成交易。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呢?生:货币不统一。师:材料四说到“尺寸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生:度量衡不统一。环节2:阅读教材,分小组讨论秦王赢政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师: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秦朝的统治。那么,针对这些问题,秦王赢政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同学阅读教材79页至81页,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生: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师:同学们,在解释中央集权制度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你们知道“皇帝”的来历吗?生:第一个以“皇帝”自称的是秦始皇。师: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已“德盖三皇,功高五帝”,于是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而“皇帝”一词也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师:请同学们看教材图4-20,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这个图非常直观地展示出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皇帝高高在上,掌握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分掌军事、行政和监察;在地方设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一切官员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的任命。这个措施我们可以归结为秦始皇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生:大修驰道,拆除路障,还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师:修驰道,拆路障,车同轨。这是秦始皇在交通方面采取的措施。“驰”是快速行进的意思,“驰道”就是高速道路。生:秦始皇下令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师:统一文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楚、燕、赵、韩、魏都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各不相同。秦始皇下令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在全国推行,扫除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障碍,也为推行政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们今天写的“楷书”和“隶书”就是从“小篆”演化而来的。生:秦始皇下令以圆形方孔钱为样式,统一全国的货币。他还规定了统一的度量制度。师: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是秦始皇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当时每个诸候国都有自己的货币,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后,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币。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师:所谓“焚书”,就是烧毁秦国史书以外有关其他各国历史的书籍,和《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坑儒”指的以诽谤的罪名将四百多名儒生活埋。环节3: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它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造成了哪些影响?【老师总结】一方面,从当时的历史情况看,秦始皇这项举措有利于统一,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秦始皇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残杀儒生,这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师:除了以上几项措施以外,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同学们看教材80页至81页小字部分。生: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建长城;在征服南方越族、统一岭南的过程,为运输军粮,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地图,秦朝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我们现在的长城是明长城,在秦朝长城的基础上扩建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连接了珠江和漓江两大水系,为秦军队运输粮草提供了便利,同时对南北流经文化的交流也起了重要作用。这是秦始皇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老师总结】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交通上,修驰道,拆路障,车同轨;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南匈奴修长城,南服越族开灵渠。通过采取各项措施,秦始皇巩固了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疆域辽阔,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拓展]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古诗:怀古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长城起边疆。欲寻不死药,皇朝二世亡。不见始皇帝,天地一苍茫。师:这首诗概括了秦始皇一生的功过。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有人则咒骂秦始皇“以暴为天下始”,是个暴君。那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上面这首古诗,说一说,在你们心目,秦始皇是怎么样的?辩论:一、二两组为正方,持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三、四两组为反方,持观点:秦始皇是暴君正方: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场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使人民结束了战乱的生活。反方: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焚书坑儒,残杀儒生,实属暴君。正方:秦始皇在全国推行使用“小篆”,加强了全国各族的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反方:在修建长城过程中,秦始皇征用奴役大量劳动人民,人民敢怒不敢言。正方:秦始皇修建长城有利于抵制北方匈奴的入侵,巩固统一。【老师总结】毛泽东曾经评价秦始皇的:“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之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耽于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 人无完人,伟人也是,在他们创下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会有过错,所以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一方面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推动历史的进步。【练习】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和巩固郡县制 B、加强思想统治C、为使泰国史书广为流传 D、打击神仙迷信活动2、秦统一后,把( )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后来又演变成笔画更为简单的( )。统一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在巩固统一的过程中,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