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了解湄南河平原能满足水稻种植的自然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片和相关资料,理解水稻生产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理解、尊重并欣赏各个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教材分析】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以精耕细作的水稻为生产核心的文化与生活。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来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农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了满足对粮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兴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不来的威胁,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教学重难点】重点: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难点: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断。师:在刚才的视频中,讲到水稻是南方人的主食,除了水稻,那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主食?生:小麦、玉米、青棵······师: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水稻会成为我们南方主要的粮食,而不是小麦、玉米、青棵等其他农作物呢?这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劳动人民这种因地制宜的智慧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那么,水稻生长需要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呢?今天,我们就以湄南河平原为例,共同来探讨一下水稻生产需要怎样的自然环境,以及水稻生产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究]探究一 水稻为什么会成为湄南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环节一: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找出中南半岛,并结合教材图4-1,说明湄南河平原的位置。学生:在图上指出,明确大概位置。【老师总结】湄南河平原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湄南河中下游环节二: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水稻会成为湄南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总结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师:前面我们学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有学到中国南方的主要粮食农作物是水稻。那请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说说什么样的自然环境适合水稻的生长?生:充足的水分、平整的土地、高温、方便灌溉、肥沃的土壤······环节三:小组讨论探究:结合水稻生产所需的条件思考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师:同学们可以结合PPT上指出的几点进行总结: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湄南河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生:湄南河平原水网密集,河流众多。生:地形是平原,有利于水稻种植。生:土壤深厚、肥沃。【老师总结】湄南河平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植水稻。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文: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土壤深厚肥沃探究二 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对当地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环节一:PPT上展示水稻生产过程的五幅图,结合教材,了解水稻的生产过程。首先请熟悉水稻生产的同学来描述水稻生产的过程。【老师总结】水稻生产的过程: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活动:同学仔细看农民插秧或割稻的姿势了吗?请同学来模仿一下,并谈谈感受。师:有一首古诗同学都很熟悉——《锄禾》,我们一起念一遍。这首古诗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也向我们表达了餐桌上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要珍惜,更要向农民学习,热爱劳动,环节二:阅读资料,请同学们思考水稻生产除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外,还需要什么?资料:水稻种植与别的作物不同之处是需先育秧,等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进行移植。插秧前,土地要平整﹑灌水。保证秧苗生长,还需除草﹑及时供水,水少了要灌溉,多了要排水。加上除虫施肥,需要大量劳力投入。 除玉米外,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作物。由于水稻是劳动密集型农业,水稻农业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生: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师:再请同学们看教材,泰国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与水稻生产有什么关系?生:湄南河平原上分布着泰国87%的人口,这与水稻生产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有密切关系。环节三:PPT展示湄南河平原房屋建筑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里的房屋建筑的特色,探究水稻生产对当地居民的房屋建筑有什么影响。师:同学们在图片上看到湄南河平原人们居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生:当地的房子是建在水上的,而且以木材搭建为主。师:这样的房子我们俗称高脚屋。资料:高脚屋是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上层住人,由木桩或竹桩托起。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桩柱,用于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和其他物品。高脚屋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而且有利于人的生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和不发达地区。高脚屋的特点是不怕水,且通风防潮,不仅可使人免受潮气侵袭,有利于健康,而且能避免蛇、蚂蟥甚至野兽的危害。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思考水稻生产是如何影响当地的房屋建筑?生:由于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稻作区的人们在平原上修建了许多水渠。纵横的水渠和众多的河流构成了密集的水网,环绕着大片稻田和村庄。村庄内的居民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县空架设。师:也就是水稻生长的过程需要充足的水分方便灌溉,所以当地的居民就绕田或悬空架设这种高脚屋。环节四:观看“泰国春耕礼”的视频,结合PPT展示的资料和教材,探究水稻生产对当地居民精神生活的影响。资料: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在耕种的季节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师:结合视频和资料,请同学们说说水稻对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有哪些影响?生: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神灵保佑,获得好收成。生:由于水稻生产工作量大,而且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需要全村协作,所以,人们能够互相团结,帮助弱者。【老师总结】稻作文化稻作生产 人们生活希望水稻来年丰收 崇尚“谷神”“稻母”,祈求神灵保佑灌溉、修建水利工程、来年水稻种植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环节五:情景设置:假如你在湄南河平原,看到这里的人们在进行祭祀谷神的风俗活动,你的态度如何?师:我们了解了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以及水稻生产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那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假如你在湄南河平原,看到这里的人们在进行祭祀谷神的风俗活动,你会怎么想?生:······生:······【老师总结】尊重理解当地人们的风俗,因为水稻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祭祀谷神来祈求好收成。[练习] 1、湄南河平原位于下列哪一个半岛( )A、马来半岛 B、中南半岛 C、朝鲜半岛 D、雷州半岛2、下列是湄南河生活图景的是( )(1)人们居住比较分散 (2)农忙时互相帮助(3)农业生产以人工为主 (4)农业生产是机械化作业(5)插秧和收割的季节是人们最为忙碌的时候,片片稻田中都有人们劳作的身影A、(2)(3)(5) B、(1)(4)(5) C、(2)(3)(4) D、(1)(2)(3)(5)3、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关系?[拓展] 讨论:秦岭——淮河以南是中国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同样以水稻为主的浙江,有哪些条件可以满足水稻种植的要求? 水稻的生产又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吗?老师:(展示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图)师:阅读材料一,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劳动力这几方面归纳浙江省种植水稻的条件。材料一: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截止200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达到5180万人人口密度达到:509人每平方公里。[小结] 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同时水稻生产又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色。其实,由于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世界上不同区域人们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我们面对世界上不同的民风民俗、社会风尚、生产方式时,要尊重不同,认同差异。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