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变革与争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齐桓公的称霸;掌握战国七雄的国家及相应的位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情感目标:学习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贤能之士,管仲为相的广阔胸怀,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关注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热情。能力目标:认识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又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诸侯争霸就是其在的政治上的历史的反映,认识和分析争霸一方面给当时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另一方面加快了同意的步伐;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五霸及齐桓公称霸,认识到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更为关注今天的改革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改革引起社会的改革,商鞅变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说话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铁农具呢?学生:锄头……提问:锄头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学生:春秋时期开始使用。这节课就来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齐、战火纷飞的年代新课教学东周——春秋战国教师讲述: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少数民族所灭华夏政权。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春秋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以后,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连年战争,称呼这七大国为“战国”,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年称。战国时期于公元前475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六国。春秋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展示生产工具图教师讲述: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器,青铜器用的比较少,到春秋时期铁器开始使用。铁农具特点:便于翻土;种类繁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力效率提问:牛力与人力相比哪一个效率更高?学生回答:牛力教师:春秋时期,铁器开始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牛犁的使用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革。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制度是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亲族和功臣和新代贵族分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要尽对周王的各种义务。春秋初期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周王室直辖的土地大大缩小,天下呈群龙无首之势,一些随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争做天下霸主,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为了争夺土地、人口相互征战。谁战胜了,就召开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二、春秋五霸1、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春秋五霸是指哪五霸呢?(两种说法)2、假设你是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你要想最先称霸,必须具备哪些因素呢?3、春秋五霸最先称霸是谁?4、齐桓公能够称霸,有一个人功不可没,这人是谁呢?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说一说:齐桓公霸主地位是如何确立的?议一议: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评一评:齐桓公是个怎样的人?三、战国七雄教师讲述:春秋时期因为大诸侯国歼灭了小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曾经是霸主的晋国到战国初期公元前403年被卿大夫赵巍韩所取代,三家分晋,齐国也被他的卿大夫田氏所取代,建立了田氏齐国,这样也就由强到弱形成了:齐、楚、燕、赵、魏、秦——“七雄”并列的局面,排在七雄最后的秦,秦国是七雄当中最弱的国家,但是到后来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呢?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成效最大影响最好的一次变法,它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后来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在这里再一次体现了改革至强的道理。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被诸侯取代,在战国时期诸侯的权威被卿大夫,在春秋战国这段时间里,权力的重心不断的下级,下面同学们找找七雄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目明显的减少了,但是这段时期的战争依然不断,各国为了扩张势力,在内不断改革,富国强兵,在外不断的征战歼灭小国,逐渐的使一些国家走向统一。四、商鞅变法学生看书并回答:1、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想一想:你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变革与争霸的现象?五、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请选一个主题谈谈你对改革开发的认识和思考,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改革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请你收集古今中外相关的历史资料,选定一个主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和思考。板书:变革与争霸:东周的建立 B.C.770洛邑生产力的发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1、时间 2、内容 3、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