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地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成因,了解地震带给社会和人们的危害和影响,了解地震前兆,提高防震意识。2、能力目标:通过进行防震知识的学习,能正确对待突发地震,学会在突发地震面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合理的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让学生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在困难中要学会关爱,学会互动。教学重点: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案例,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将学生分组,搜集与地震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幸存者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感知地震,情景导入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汶川、北川地区被夷为平地,六余万同胞遇难,三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那短短的三分钟,无数家园瞬成废墟,无数亲人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汶川“5 12”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也震撼了亿万人民的心。师:让我们永远铭记住历史的这一刻。师生齐读:2008年5月12日……师:让我们永远记住“汶川”这个伤心地。师: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地震发生时的情形。(1)师生共同观看地震现场视频。(路面开裂、铁轨弯曲、房屋倒塌、公路断裂、水坝坍塌等)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自由交流。(3)教师小结:地震作为自然界中的自然灾害是那么无情,往往发生于瞬间,在几十秒、十几秒内就将城市和村庄夷为平地,给人类生命财产甚至心灵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那么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它有哪些前兆?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认识地震》。(二)地震的成因、危害师: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地震灾难,但如果我们对这样的灾害有所了解和认识的话,也许很多的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有关地震的知识。1、地震的成因(多媒体播放地震成因视频)(1)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2)与地震有关名词(多媒体显示图片)震源: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2、观看图片,了解地震的危害。学生交流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在城市,可以造成房屋坍塌、燃气泄漏等;在山区,会引起山体滑坡、水库垮坝、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在海底会引起海啸。(三)地震前的预兆:1、教师:地震发生前会有很多前兆,了解这些预兆,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减少损失。你知道地震发生前有哪些前兆?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预习、收集的地震前兆的资料。3、教师进行分类总结。(课件演示)(1)地下水异常: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例如:2008年 4月26日早上7时许,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的观音塘平静的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声,不到5小时,约8万立方米蓄水突然消失,并现出黑色淤泥,这似乎也是地震发生的前兆。多媒体显示:【前兆歌】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天雨水质浑, 天早井水冒,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2)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例如:2008年5月9日,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了黑压压的数万只小蟾蜍。多媒体显示:【前兆歌】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综合分析辩真假,群测群防很重要。(四)地震中的避难措施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件中防震逃生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中有些是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有些是错误的做法。2、讨论:地震发生时我们有可能在哪些地方?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避难措施?(小组之间进行协作学习,组长组织讨论问题,并代表小组回答问题。)⑴如果你家中——⑵如果你在车内——⑶如果你在学校——⑷如果你在电影院、体育馆或商场——⑸如果你在开阔地——2、师小结:我们不但要在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避难措施,还要掌握地震中自我保护的标准姿势:身体尽量缩小,卧倒或蹲下;一手捂鼻,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物品。头尽量靠向胸前,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3、师示范,生模仿,同位纠正。(五)震后自救和互救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学习教材,每组派一名代表小结。1、自救2、互救(六)实际演练假设地震发生,从教师喊出“地震了”开始,给学生10秒的时间来躲避,看学生的反应,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行为。(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八)达标测评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 ( )的一种表现形式。A、天气突然变化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2.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 )A 、震 中 B、震 源 C、震中距 D、极震区3.地震波到来时,若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的感觉为主,则是( )A、地方震 B、近震 C、远震4.当你在楼上的教室中遭遇地震了怎么办 选( )A、马上往楼下跑B、坐在座位上喊人救助C、在教室内墙角或课桌旁蹲下 D 、站在窗户旁5.在教室外怎样避震?选( )A、往家跑B、在建筑物高度2倍距离外避震C、向教学楼里跑,寻求老师的帮助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选( )A、原地不动 B、去楼梯间C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D、躲在窗户旁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双脚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头8.下述家庭避震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就近躲在床下或桌下;B、躲在厨房或卫生间; C、乘电梯快速下楼;D、躲在墙内墙角;9.震时( ),震后( ),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地震来了我们不要怕,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容面对灾难的到来,灾难无情、人有情,要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够战胜灾害。板书设计:↗ 成因↗ 危害认识地震 → 预兆↘措施↘救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