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社课标版六上综合实践 主题活动四 调查社区的生活习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社课标版六上综合实践 主题活动四 调查社区的生活习俗 教案

资源简介

调查社区的生活习俗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评价社区生活习俗图片,学会正确地、辩证地看待社区生活习俗。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习,明确写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应包含的几项内容。
3.师生共同探讨,小组讨论学习,发散思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写出有价值、有深度的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并能根据研究小报告的几项内容,展示和客观地评价写出的报告。
4.通过活动, 在了解节日来历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5. 通过展示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乐趣。
学情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尤其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
这节课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指导教师可以对其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提倡小组合作的活动组织形式,他们就能初步具备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成果呈现的能力。同时,虽然对六年级的学生有一部分教师的指导,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的计划性一面,但这仍然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对象及实践方式为前提的。虽然研究程度不深,过程控制不稳定,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增强,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1.明确写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的几项内容。
2.发散思维,深入了解社区生活习俗的仪式和来历,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并能根据研究小报告的几项内容,展示和客观地评价写出的报告。
活动难点:
1.发散思维,深入了解深入了解社区生活习俗的仪式和来历,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根据研究小报告的几项内容,展示和客观地评价写出的报告。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关注社区生活习俗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走进主题活动四——调查社区生活习俗。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一些关于社区生活习俗的照片,大家对社区生活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
2.师:同学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运动健身,这些都是社区生活习俗。社区生活很丰富,大家齐读。
3.孩子们,请看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是的,看来孩子们对社区生活习俗有了深度的思考。这样的习俗对我们有一定的益处,当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干扰。我们应该学会辩证地,理性的看待问题。读读这段话吧!
5. 为了让居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我们这些社区生活习俗的形成来历,对有些不良习俗应该抛弃,对有些东西应该加以改进,对有些优良传统应该传承,提倡社会新风尚,街道办事处准备为居民们开一次“社区生活习俗专题知识讲座”,邀请同学们给居委会写一份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你们愿意吗 那为了居民们实实在在地有收获,对我们写的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心服口服,我们就必须亲自去了解,去调查。
(二)揭示主题,引出调查
1.师:说到调查,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搜集资料,对社区生活习俗展开调查呢 (1.上网查资料;2.查阅图书,报纸;3.看电视,新闻报道;4.实地参观考察;5调查访问;……)
2.说到调查访问,里面却有着大学问呢!
3.师:一般来说 ,调查访问有以下几个环节:
(1) 调查前的准备,就是制定调查访问提纲(包括访问时间、访问地点、访问对象、访问目的、访问工具、小组分工、问题设计等);(2)调查访问过程;
(3)根据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写一份调查研究小报告。
今天,我们就学习根据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写一份调查研究小报告。
(三)拟定研究小报告
1.你们认为写一份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包括:习俗名称、习俗仪式、习俗来历、我的感受与体会。)
2.引出综合学习任务单——写一份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
1.师:而你们认为,研究小报告中感觉比较难的部分是哪几部分的内容
2.师:习俗来历和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好了,研究小报告就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我们共同来重点探究如何写研究小报告中的习俗来历和自己的感受体会。
3.案例分析:
习俗名称:端午节
习俗仪式: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挂艾草菖蒲等。
习俗来历:(1)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戴香包,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3)挂艾草菖蒲等,是因为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我的感受与体会:首先,我从“关于端午节”的社区生活习俗中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做一个爱国好少年。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可以看出屈原的爱国精神已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世世代代加以传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国历史上的许多爱国人士: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国捐躯,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为国壮烈牺牲,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不计其数的爱国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爱国好少年。其次,端午节还有挂艾蒿、插菖蒲等习俗,一是因为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二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传承并弘扬发展的。2009年9月30日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端午节已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最后,我希望大家传承端午节传统文化,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看看他们写的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有什么启发?
1. 确定习俗名称
2. 写明习俗仪式
3. 写清习俗来历(有关传说、文化等积极向上健康思想方面来写)
4. 表达感受体会(正确、辩证地看待社区生活习俗。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习俗中有的好东西要传承,有的坏东西要抛弃,有的部分东西要提醒和改进。)
5.说出常见的社区生活习俗后,播发链接课件《端午节》的来历
(四)小组展示汇报:
你能根据研究小报告的几项内容,小组合作,展示汇报一下写出的研究报告吗
1. 春节小组
2. 清明节小组
3. 端午节小组
4. 中秋节小组
5. 重阳节小组
6. 生日祝寿小组
(五)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社区生活习俗,重点学习了如何写社区生活习俗研究小报告的来历和感受,并以小组形式展示汇报写出的研究小报告。下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开展社区生活习 俗专题知识讲座的技巧,以便同 学们成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家成功写好研究报告后,我们就能帮街道的叔叔阿姨们提供一份有关社区生活习俗专题知识讲稿方面的一些材料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