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33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33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总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何以发展?
二、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觉醒年代》爆火出圈,豆瓣如此推荐

一枝一叶总关情
议题1: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觉醒年代》,“我”的推荐理由
活动1:
《觉醒年代》收看小调查
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剧?
《觉醒年代》,剧组创作团队坦言
导演张永新:《觉醒年代》在创作过程中吸取了年轻人的审美视角。我们会时刻想着年轻观众怎么看。 在形象上,演员造型与历史人物照片高度契合力争细节到位,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精气神,争取没有一个废镜头。台词引用了大量名人金句,例如李大钊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谁爱”,辜鸿铭的“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执行制作人姚永君:只要是镜头所能触及到的,你可以挑,你看哪本书不是那个年代的,我们就严格到这个份儿上。这是全体剧组人员共同努力的佳作!
壹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1)原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习近平
壹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
(1)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2)要求: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壹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国家大剧院
张家港公益文艺进基层
张家港文化中心图书馆
知识前后链接
2021/10/16
结合已学知识(政治学、哲学等),说说文化发展为何靠人民、为人民?
壹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总体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习近平
指导思想一元化

文章合为时而著
议题2:文化发展如何立足时代?
《觉醒年代》观众剧评
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觉醒年代》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剧目,从标题和简介上看,这似乎是一部没有什么发挥空间的标准命题作文,剧中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主要角色都已经被从各个角度演绎过多次。在这种情况下,《觉醒年代》主要呈现的是1915-1921年期间中国社会的历史风貌以及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历程、探寻之路,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诞生,即“建党前史”。这种呈现和讲述角度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成为《觉醒年代》“叫好”又“叫座”的重要因素。
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发展要立足于时代之基
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
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活动2:
分小组交流,推荐你或你的家人最近喜欢的一部剧,选择两小组分享推荐理由。
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我的推荐
董红,女,1975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现任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主任。启蒙于锡剧表演艺术家吴小英,曾得到姚澄等锡剧名家的亲授,后又拜著名苏州滑稽戏表演艺术家顾芗为师。
你印象中的锡剧?
锡剧《云水谣》入选2020年江苏省基层文艺单位优秀剧目展演。
《云水谣》根据“全国时代楷模”“人民烈士”、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王继才事迹创作,讲述了王继才接受守岛任务,与孤独相伴,默默坚守32年直至生命尽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王继才不惧艰苦、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锡剧《独角兽之夜》
震动S市的“女大学生被害案”因被告不服、提请上诉,面临市高院二审。公诉人、检察官林雨晴坚信身为被告的富二代王忆有罪,誓要为死者讨还公道。不料王家聘请的二审辩护律师,竟是德高望重的法学界前辈、林雨晴之恩师赵智渊。赵智渊以犯罪证据不足为由,主张无罪辩护。林雨晴拒绝了王家的丰厚贿赂,撇舍了与赵智渊的师生之情,法庭之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令王忆当众认罪……原以为尘埃落定,怎知认定的“事实”背后,另有真相。对于一个法律工作者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贰 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发展要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海纳百川东到海
议题3:文化发展如何融通资源?
叁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观点一:在“戏曲危机”声浪的影响下,对戏曲未来的发展失去信心,似乎戏曲“灭亡”已近在咫尺。
观点二:中国戏曲家底厚实,拥有广大的观众基础,不仅现在不存在危机,将来也不会出现衰落的现象。
观点三: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国五千年古老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纵向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横向借鉴”。
活动3: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为中国戏曲发展出谋划策。
叁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近年来,痴迷于锡剧的董红常年在第一线深入演出,每年为群众送戏下乡200场左右,创作了多部佳作。
2013年董红老师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圣关还魂》创作的大型戏剧《一盅缘》,夺得第26届中国戏曲梅花奖榜首。她说,锡剧和河阳山歌两项国家级“非遗”的对接,可以使锡剧大戏更具艺术价值,同时也使河阳山歌更具传承活力。
锡剧《三三》改编自沈从文同名小说,董老师因此剧荣获第八届苏州市文学艺术奖。董老师说为了振兴传统戏曲,自上世纪初开始,中国戏曲就开始从文学与西方戏剧中汲取养分,诞生过一些成功的改编作品。这部剧充分发挥戏曲写意表演的优势,在程式化的戏曲表演中注入现代舞台语言,在传统唱腔唱段中加入民歌与西方戏剧元素,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接受心理。
董老师表示,她会不断坚持“钻进去,跳出来”地探索,更好做好锡剧传承人!
叁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融通各种资源 综合创新的内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2.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
叁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体系
抓住人民的心
立足时代的情
善用资源的精
课堂巩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心协力,谱写了一曲共克时艰的“战疫”之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主流媒体贯彻落实中央“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的指示精神,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用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传播中国抗击疫情声音,展示中国思想和中国主张。坚持用国际社会易于理解接受的话语和表达,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快、易受关注的优点,同时,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弥补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历史真实性和责任担当方面的缺陷,用多种形式讲好人民战“疫”的中国故事。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课堂巩固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即第九课第二框的知识回答问题,属于措施类试题。
材料“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用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传播中国抗击疫情声音,展示中国思想和中国主张”“用多种形式讲好人民战‘疫’的中国故事”,说明要立足时代之基、以人民为中心。
材料“坚持用国际社会易于理解接受的话语和表达,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快、易受关注的优点,同时,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弥补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历史真实性和责任担当方面的缺陷”,体现了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阐述措施时注意理论与材料一一对应,并对措施进行延伸阐述。
课堂巩固
①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我国人民群众的抗击疫情的实践,展示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辉煌的业绩。
②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立足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
③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用国际社会易于理解接受的话语和表达,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快等的优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课堂练习
 1《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的发展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
 ③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孕育和创造的
 ④优秀的作品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灵感和汗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课堂练习
 2.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先天就有的,不是随意就可以得到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实践。这启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①必须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
②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③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B
课堂练习
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秉持“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的创作理念,将西方动画技术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动画形式——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 等中国水墨动画影片,以独特的美学意境和隽永的东方哲思引发世界惊叹,使中国美术片走向世界。这告诉我们(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文化创新为文化继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