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心理健康高二文科生 非“烦”记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心理健康高二文科生 非“烦”记忆 教案

资源简介

非“烦”记忆
【活动对象】高二年级文科生
【活动背景】
高中二年级的文科学生,记忆任务占据较大比重。学生虽苦苦记忆,但成效不大,反而让学生开始厌倦需要记忆的知识,失去了部分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理论背景】
实际上,记忆作为智力基本要素之一 ,其中的识记和保持部分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找的,遵循其规律就可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记忆是有方法可循的。
【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了解记忆的理论知识,包括特点与记忆的规律
2.技能方面:初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组织和保持记忆材料
初步能够将所学记忆方法运用到学科学习中
3.情感方面:体验记忆诀窍对提高记忆效率的作用以及因此带来的快乐和自信
【活动重点】
让学生体验到重复对减少遗忘、保持记忆的有效作用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组织和保持记忆材料
能够将所学记忆方法运用到学科学习中
【活动方式】游戏体验、小组讨论、脑力激荡
一、导入:
师:期中考试过后,很多同学纷纷来到心理咨询室找老师咨询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那家想想文科学生文档最多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呢?
生:记忆方面。
师:对了,记忆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个同学说过“我记的内容都没考,考的都是我没有记的东西。记忆的时候真的好烦,刚刚记住了,没多久又忘记了,这是不是你们的心声呢?”
生:是。
师:记忆效果差,考试的时候就想无源之水。其实不是大家不会运用记忆方法,而是我们心理面没有意识到记忆的规律,不会一招记忆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记忆法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记忆的奥秘,让我们记忆的时候不再烦恼,开启非 “烦”记忆的模式。
一 记忆——明确目标
人民币中的秘密
师:大家每天早上都要去食堂买早餐,一般是多少钱一份呢?
生:一块,五块……
师:我们买早餐的时候用的最多的纸币是哪一种呢?
生:一块。
师:大家看一看,屏幕上面这张钱是不是你们每天用来买早餐的“一块钱”呢?
生:是的。
师:到底是不是呢?(此时学生开始怀疑屏幕上面钱的真是性,开始有人说不信)现在老师有另外一个问题,人民币纸币一块钱的后面是上面图案呢?
生:(有人不知道,有人说长城等)
师:1元纸币的背面是杭州西湖三潭映月,为什么我们经常使用它,却不记得它背面的图案呢?甚至我们都不确定这张人民币的真实性,这叫做“熟视无睹”。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视无睹,“熟”字故意少写上面那一点)此时学生发现字写错了,讲台下有小声议论。
师:大家说我写错了“熟”字,是吗?原来是少了点?老师的有个问题,这个“熟”字没有天天接触,还是小学的时候学习的,为什么能够一下子发现我写错了。而对于天天接触的一块钱人民币,我们却记不清楚,这是为什么?这不是我们的记忆差,而是我们对此熟视无睹,不曾把它当成我们记忆的目标记忆的目标记忆的目标记忆的目标,因此,它们根本就未进,我们的记忆库。
记忆规律——记忆目标应明确
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利用 “记忆目标应明确”这一规律来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策略1
①课前预习,弄清楚教材重点和疑点,带着问题去听课;
②练习英语听力时,先阅读选项,把握可能的信息
二、记忆规律——记忆的位置效应
记忆力小测验(1)
①请快速认真地阅读以下词语1分钟,然后检测
莲花、电灯、卜克牌、黑板、松树、葡萄、蛤蟆、寺院、山羊、秋千、飞机、树、信封、耳环、水桶、唱歌、篮球、腊肠、鼻子、气球、天空、导弹、苹果、小狗、闪电、街道、柳树
②背诵的顺序可以打乱。
记忆的位置效应
①首尾易中间难
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利用 “记忆的位置效应”这一规律来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策略2
①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记。 ( 首因效应 、 近因效应 )
②把长材料分割成短材料记,最后串起来一起记。(分散记忆、分层记忆)
分散记忆中,最先记忆的东西会先忘记,同样达不到高效记忆的目的,怎么办?提出关于遗忘的问题。
三、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呈现,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获得知识后的24个小时内的遗忘速度最快。
头脑风暴:请同学们针对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分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开展记忆活动,尽量降低遗忘率呢?
针对遗忘“先快”,我们必须及时复习,对于新的知识,及时的复习尤为重要。
针对遗忘“后慢”,我们必须多次复习,对于旧知识,多次反复才有利于巩固。
记忆策略3
及时复习,先密后疏(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
1 及时复习时间安排参考:课后复习,回家复习,周末复习,阶段复习。
②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
人们对所识记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后,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达到150%,将会使记忆得到强化。
四、记忆规律——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
记忆力小测验(2)
三组文字的呈现:第一组是毫无规律的字母的堆砌,第二组是分隔开来的词句,第三组材料的一一简单明了。学生分为三个组记忆,并且上黑板默写,学生很容易找到了第三条记忆规律——有联系的、可赋予意义的、理解的材料更容易背。
(1)下面出现的幻灯片上将会有三行字母,全班同学分成三组人员个自己一一行的内容,一分钟内读完,然后默写。
(2)注意:不能边读边写;每个人只要记任一行就可以了。
(3)请三个大组的三个同学在黑板默写出自己的记忆内容。
第一组:th eil ttl eb oy si tsd own
第二组:he wa nts to stu dy eng lish
第三组:please tell me about that
脑力激荡:请同学们根据三位同学的记忆结果总结记忆的规律。(第三行的记忆结果优于一、二组;虽然一、二组的记忆结果有错误,但总结出同学们会有意识地把一、二组的记忆内容按照整体句子来理解记忆)
理解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头脑风暴:请同学们针对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分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开展记忆活动,尽量降低遗忘率呢?
记忆策略4
1 理解记忆
理科科目中有大量的公式需要记忆,理解公式内容的涵义、推理过程,比机械化的记忆效果好。文言文学习,先了解释义再进行记忆效果比较好。运用理解记忆能够更加保障记忆内容的正确性与持久性
②联想记忆
呈现一组材料,请同学采用联想法的记忆方法来记住材料。这一环节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体性,也增添了课堂乐趣,将整堂课推向一个高潮。
(1)谐音记忆法。
清兵入关:
1644年(一路死尸)
班超出使西域:
73年(带着旗和伞)
3.141592653589
山巅一寺一壶酒,二楼舞伞苦瓜酒。
总结
记忆规律1:明确记忆目标
策略1:课前预习,把握识记目标
记忆规律2:首尾容易中间难
策略2: ①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记。
②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
记忆规律3:遗忘总是先快后慢
策略3: ①及时复习,先密后疏
②过度学习
记忆规律4:意义记忆优于机械记忆
策略4: ①理解记忆
②联想记忆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