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

资源简介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清单(统编版)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背诵知识清单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4、法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新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5、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①法的政治职能是指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②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6、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四、全面依法治国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一、法治国家
1、内涵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②坚持良法之治。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效力。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2、措施
①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囯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二、法治政府
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
2、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3、措施
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②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③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⑤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⑥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等
4、意义
(1)对政府自身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改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对人民与社会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三、法治社会
1、内涵
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措施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立法
1、必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2、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3、推进科学立法
①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②科学立法要充分发场民主。
③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二、严格执法
1、内涵: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2、意义: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3、要求: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②坚持规范执法。严格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牌;③坚持公正执法;④坚持文明执法。
三、公正司法
1、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公正司法的要求:①司法的程序要公正;②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3、推进公正司法
①必须确保审判权力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②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④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四、全民守法
1、内涵: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要求
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②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③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推进全民守法
①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②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③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