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 (统编版必修1)(共51张PPT+4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 (统编版必修1)(共51张PPT+4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录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目标导航:明确目标.知重难点
新知探究:共同研讨.破重难点
课后总结: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易混易错:矫正易错.区分易混

学以致用:练测拓展.达成目标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激趣导入

课前一首歌《社会主义好》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目标导航:明确目标.知重难点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能够明确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能够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4.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三大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感悟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科学精神:辩证地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新知探究:共同研讨.破重难点

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底
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总议题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议题一
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题二
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题一: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题一: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题情境一:观看视频《我们走在大路上》
议题一: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任务与要求:
1、结合视频回顾历史,概括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
2、结合史实并查阅资料,谈谈我们为什么自信地选择向社会主义过渡?
3、结合视频与所学史实,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议题一: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提示:1、结合视频回顾历史,概括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
起: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止: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步入了社会主义呢?
过渡时期
时间
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
议题一: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提示:2、结合史实并查阅资料,谈谈我们为什么自信地选择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01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02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03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04
议题一: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提示:3、结合视频与所学史实,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1)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来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议题一: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提示:3、结合视频与所学史实,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的选择。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极大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积极性。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P27专家点评)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
起止点:
总路线总任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然性:①②③④*
——社会主义改造
内容
实质
意义*
知识小结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国家行列,那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呢?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题情境一:观看视频《探索》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题情境一:观看视频《探索》
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在探索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 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任务与要求:阅读情境材料和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新的历史课题?
2、回忆前框所学知识,我党“第一次结合”是指什么吗?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提示: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新的历史课题?
1、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提示:2、回忆前框所学知识,我党“第一次结合”是指什么吗?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2、坚持原则(方法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题情境二:观看视频《中共八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任务与要求:
1、查阅史料和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说说中国共产党八大指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这次会议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请你尝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人类基本矛盾角度解读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并说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之间呈什么关系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提示:中共八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八大
地位
最重要贡献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决定
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题情境三: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以苏为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在旧中国基本没有自己工业的基础上,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项目都是在那个时期相继问世的。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国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不仅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而且拥有了具有一定威慑力的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装备,“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高科技产品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安全基础。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任务与要求:
阅读教材和材料,收集整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有哪些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分析这些成就有何重大意义?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提示:
巨大
成就
工业
农业
基础设施
教育医疗
精神面貌
科学技术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题情境四:
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偏差,也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求纯和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党的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
——习近平总书记《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任务与要求:
1、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严重曲折?
2、有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内乱类的严重挫折和错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所以那个阶段的探索是没有意义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议题二: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党所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议学提示:
严重
曲折
大跃进
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不能全盘否定。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知识归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客观评价
1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结论
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
一个肯定
3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知识小结
1、新的历史课题
2、坚持原则(方法指导)
3、方向引领:中共八大
(1)地位
(2)最重要贡献
(3)主要矛盾
(4)主要任务
4、探索中的巨大成就
(1)意义
(2)结论
5、探索中的挫折
(1)挫折
(2)如何正确评价
课后总结: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新的课题
4.探索中的巨大成就
2.方法指导
1.总路线和总任务
2.历史必然性
3.改造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3.方向引领(八大)
5.探索中的挫折
易混易错:矫正易错.区分易混

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提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不是经济基础
4.社会主义建成后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有矛盾存在
5.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6.主要任务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服务于主要任务
提示:社会主义建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不再有矛盾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
提示: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示: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学以致用:练测拓展.达成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949年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D
当堂演练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标志着( )
A.我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C.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就
D.我国已经完成了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探索
B
当堂演练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写道:“(农民)刚分到的土地屁般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性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关于这一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构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②因未能坚持中共八大的路线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和挫折
③完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工业化打下基础
④改革的胜利完成标志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当堂演练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伟大变革的完成( )
①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要标志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
④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当堂演练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关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D.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
D
当堂演练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 )
①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D
当堂演练
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其重大贡献是(  )
A.提出过渡时期的基本思想
B.对当时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作出正确判断
C.提出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D.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
B
当堂演练
(2021保定市徐水区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①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④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当堂演练
(2021海伦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B.确立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C.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D.消灭剥削制度,发展生产力
C
当堂演练
(2021武冈第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 )
①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了社会主义的革命任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当堂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