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名称 我的生命时间轴 教学对象 初一 设计者设计理念 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觉得时间是最多余的,整天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盼望着快快长大,却唯独没有好好珍惜他们美好的青春时光,殊不知许多老年人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少年时期没有珍惜时光,蹉跎了岁月,但时光不会因为你的悔恨就能让你重新来过。设计这堂课希望学生们看到时光有限,要珍惜时间完成自己的梦想。教学目标 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让生命活得有意义就要现在就给自己分人生做个规划。让学生们感受到时间的有限,时间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无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梦想就要珍惜时间。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充满震撼地体验、感受到时间的有限,而非老师在说教。教学流程 评课备注游戏:画鼻子5min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耳朵的人脸画,邀请同学们来闭上眼睛添上鼻子和耳朵。总结:盲目的行动让我们偏离原来的计划。有目标的行动才能实现我们期望的样子。哈佛大学25年跟踪调查研究:5min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画时间轴 15min20cm长纸条,标上刻度,标出10,20……100,标出现在的年龄。在白纸上写下自己每个阶段的目标、想做的事、梦想。找出最核心的目标。在背面写下自己上一个24小时的详细划分,统计睡觉、吃饭、闲聊、玩耍、发呆和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撕纸条10min首先撕去过去的时间,因为过去的时间已经没法改变、没法利用;撕去80岁以后的时间,中国人平均年龄是80岁,就算80以上也没有精力去实现梦想;剩下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在睡觉,也要撕掉;吃饭、闲聊、玩耍、发呆、在路上等等零碎闲散的时间也是不能避免的,每天至少有2小时,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撕掉相应的纸条。还剩下多少纸条?我们能利用的时间只有多少?请同学分享感受。《人生最后悔的事儿》采访视频5min思考作业:你剩余的时间、爸爸妈妈剩余的时间、爷爷奶奶剩余的时间?我们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度过无悔的一生?7.祝愿: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有限的时间,去做那些真正想做的美好的事,完成自己的梦想,备选故事:1.马拉松冠军的小目标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不少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比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有素质好又有耐力,才可能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实在不能使人信服。两年后,马拉松比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他又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一次,人们对他的话不再完全不信甚至挖苦了,但对所谓的“智慧”仍然迷惑不解。10年以后,这个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这么写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过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许多小目标,被我一段一段地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人生里程碑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组织3组人,让他们分别步行到10公里外的村庄。第一组人只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有人开始叫苦;走到一半时,有的人再也不愿走了;最后到达目的地的人寥寥无几。第二组人被告知村庄的名字和具体路线,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来估算自己走过的距离。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线,而且公路沿线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他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1公里内心都涌起成就感,很快到达目的地。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坦途;学会分解目标,能帮我们自觉克服困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