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亲情之爱7.1 家的意味【学习目标】1.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2.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体验学习】(一)自主学习1.家庭的含义是什么?家庭是由 、 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 组织。2.家对我们有何意义?家是我们身心的 之所。家是我们 的港湾。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 ,是甜蜜、温暖、轻松的 。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 ,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 。5.怎样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 、 。(二)合作探究1.视频:回家(1)“家”是如何确立的?(2)“家” 对于每个人有何意义?2.课本P73探究与分享(1)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意味着什么?3.阅读故事,思考问题。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1)请列举两个古代关于孝的故事。(2)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为什么注重孝?(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弘扬孝的传统?(三)拓展提升辨一辨:有同学认为我们还小,孝敬父母长辈是长大后的事情。你赞同吗?为什么?【学习测评】一、基础过关1.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组成的新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的家庭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组成的家庭 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当子女想到要孝敬父母的时候,父母却不健在了。这启示我们( )A.父母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 B.尽孝在当下C.传统道德应该全盘借鉴和吸收 D.赡养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义务3.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这是因为( )①我们受了委屈,常回家诉说,我们获得快乐,常常与家人分享,家庭是我们的情感的寄居之所 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③父母关心我们的学习,关注我们的品行和未来发展,家庭是我们的天然学校④父母给我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不时鼓励我们,家是我们发展的大本营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能力提升【孝心之我见】慈孝文化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倡导“百善孝为先”。2017年10月29日晚,“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共同播出。来自贵州的王泽盼、西藏的索朗曲珍等10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受邀登台,接受全社会的致敬和礼赞。(1)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日常体验,请你谈谈对“孝”的见解。(2) “孝心”勿要空谈,贵在践行。你打算如何向“最美孝心少年”学习?参考答案【体验学习】(二)合作探究1、(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2、(1)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2)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3、(1)略。(2)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3)①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③倾听。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④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争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度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三)拓展提升答:不赞同。因为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尽孝应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我们应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要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争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度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