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友好合作 公平竞争【设计意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普遍规律,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所在。生活中,合作与竞争无处不在。合作与竞争相辅相成,贯穿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始终。在学习和生活中,尊重同伴,学会合作,才能与同学共同进步;尊重对手,学会竞争,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本课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为主线,以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普遍存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会有效的合作与竞争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参与的微型活动为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分析合作需要的技巧并在活动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掌握和应用合作与竞争的技巧,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为自己更好地适应团队生活与社会需要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对社会发展中的合作与竞争问题已有初步的感知。初一的学生学习任务较小学阶段较重,同学之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部分学生反映学习压力大。所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学习上与同学友好合作、公平竞争,掌握有效的合作技巧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合作与竞争是普遍存在的。②通过活动总结出有效合作与竞争的技巧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2、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三个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与竞争普遍存在。②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及总结合作的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树立敢于竞争也善于合作的意识。②学会友好合作,公平竞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合作方法的训练。2、 教学难点: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认识。【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活动材料:报纸若干、剪刀、胶棒、白纸、玻璃瓶、彩球若干。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热身活动——“雨点协奏”(进行肢体活动模拟雨点声音,分小组协作完成。)“小雨”——双手交叉拍肩“中雨”——双手轮拍大腿“暴雨”——跺脚“微风”——双掌摩擦“大雨”——鼓掌 将学生的班级小组分为三个大组,告知分别模拟“小雨”“中雨”“暴雨”“微风”“大雨”,念出一段关于雨点变化的文字。 按照老师的分组,记住小组应该做的动作,根据老师的语言提示,与其他小组合作完成热身活动。 通过合作完成“雨点协奏”,活动学生的身体,感受合作的带来的美好的“曲调”,合作的力量,联系主题,引入课题。合作与竞争无处不在3个方面的材料分享:自然中的鳄鱼与千鸟互惠互利。(PPT出示图片)可口可乐企业与百事可乐企业良好竞争。(故事分享)学校里的初一上期列队素质操(图片),学习上的相互帮助和你追我赶,教室后黑板合作完成的黑板报。 分享图片和故事。1.分享自然界中鳄鱼和千鸟相互合作的想象。2.分享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企业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广告上的相互竞争,越来越好。3.出示初一上期的队列素质操的图片,唤起他们合作与竞争的记忆。 观看图片,听故事,了解自然界中的合作,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发现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合作与竞争。 通过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们由远及近地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普遍存在,重视合作与竞争。提高合作能力1、活动一:“找名字”——合作能力初探活动规则:以班级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张报纸,在报纸上找组员名字包含的所有的文字,裁下来,贴在白纸上,看看哪组贴的字数越多。时间5分钟。分享与讨论:获胜小组成功的秘诀在于?其他小组落后的根源是?2、活动二:“瓶口逃生”——合作能力再审视活动规则:瓶子代表着“屋子”,,如果“屋子”内失火,听到警报声后,小组内每个成员拿着彩球连着的绳子,立即从瓶里逃出。在规定时间内逃出来最多的“人”,即获胜。思考与讨论统计逃出来最多人数的小组是哪个组?分享能快速逃出的技巧。小组内思考讨论,根据两轮活动的情况总结出有效合作的技巧。3、总结:出示PPT,合作需要的技巧。主动合作意识 服从集体的意志 沟通 相互帮助 冷静反思 介绍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们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获胜的秘诀和落后的根源。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模拟失火现场的警报声,营造紧张的气氛,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竞争,探索出有效的合作技巧。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的合作需要些什么。 根据活动规则展开竞争活动。小组内合作与其他小组竞争。思考和讨论,取得成功的原因和落后的原因。参与活动中,尽可能地与小组内成员有效地合作,感受合作中的摩擦,从而改进合作方式。两个活动完成后,回忆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顺利解决的过程,归纳总结有效合作的技巧。 通过组间在报纸上找小组内成员名字的活动体验和感受组内竞争与小组内合作,在合作过程相互摩擦,了解到合作是需要技巧的。再次在活动中感受有效合作的重要性,探索出有效的合作技巧。让学生在两个活动完成后,及时地总结经验,掌握有效合作与竞争的技巧。在合作与竞争中成长1、竞争能激发潜能。(鲶鱼效应)2、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效的合作与竞争)3、课外拓展实践活动:调查周围同学的合作情况。 1.提问:两个活动中,是什么促使了小组内的紧密合作?2.分享:心理学上的鲶鱼效应,竞争激发潜能。总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出示PPT)3.布置课后任务,完成调查内容。 回答问题:竞争促使了小组内的紧密合作。从鲇鱼效应中,体验竞争的重要性。试着总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完成课后任务。 引入竞争也同样重要,回忆活动过程中,竞争促进了小组内的紧密合作,从而培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效的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总结 总结本堂课所体验的学习内容,祝愿在学习和生活中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掌握本堂课所体验的内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板书设计: 合作与竞争1、合作与竞争无处不在2、提高合作能力3、在合作与竞争中成长友好合作、公平竞争【教学反思】“合作与竞争”这个话题,学生们一点都不陌生,因为政治课上他们学习过。所以如何体现出心理课堂的特点,怎样设计心理活动十分重要。我根据教材的教学重点来设计活动,围绕着合作方法的训练展开。课程的第一个环节,教材上是选择了两段文字材料来说明合作与竞争无处不在,并对比了“有竞争无合作”与“在竞争中合作”。我在初次教学设计上选择了鳄鱼与千鸟、NBA比赛乔丹的两个材料来说明竞争与合作,在首次上这节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乔丹的材料并不感兴趣,觉得第一个材料也离大家很远。学生们感受不到合作与竞争的普遍性。课后,根据学生们的反映,询问他们的兴趣爱好,我最终选择了自然界、企业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活动来教学。这样上了两堂课下来,同学们由远及近地体验合作与竞争无处不在,并能明白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和竞争。我也明白了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分享的材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从实际情况下手,才能更具影响性。课程的第二个环节——体验活动,是整堂课的重点。在活动的设计上,我最初自编了一个活动,黑纸和红纸,两两比拼的游戏,第二个游戏采用的课堂中的“瓶口逃生”。在课堂上,我观察到他们在第一个活动中没有激情,回答问题也回答不上来。课后,我也询问过他们,他们说没有第二个活动好。于是我做出调整,选择小组间竞争,小组内合作的报纸上“找名字”,在课堂上,小组内成员一拿到报纸就立马开始找字,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兴趣。老师在设计活动,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去做出调整,保证他们有所收获。在两个活动的问题设计上,我也是绞尽了脑汁。第一个活动,请胜利的小组分享经验,分享的同学,有的会说是报纸上这样的字很多,很容易找。有的会回答,是因为他们很明确的分工。包括落后小组总结经验时,也会说是报纸上字太少。其实这涉及到归因问题。在第一堂课上,我及时的引导说,“报纸上字的多少是概率问题,我们没办法控制,我们只能控制的就是,如何去完成这件事。”当时我并没有对归因进行说明。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若是出现突发状况,一定要及时引导,拉回主题上来。第二个活动的问题设置,我就直接围绕合作技巧提问,衔接下一个内容。问题的设置很重要,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去揣摩。课程的第三个环节,让学生们明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我首先是根据两个活动来引导,是在竞争中激发了合作意识。再通过鲶鱼效应来说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之后总结与竞争的关系,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最后的专家指导和拓展,更加深化友好合作、公平竞争的内容,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合作。另外在课堂上,发现同学们在思考回答问题时不够自信和大胆。在课堂的两处讨论和思考中,我都在引导和鼓励,“心理课堂就是一个让我们相互交流的地方,我希望大家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答案没有对错。当你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了你的想法,你比原来又进步了一些了”。这样下来,大家都放松了许多,愿意分享。在课后,我也对课堂上同学的表现做了反馈,表扬了他们做的好的地方,说出了他们需要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