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过目不忘,你可以的一、选题背景初一的学生由于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加大,经调查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对此感到不适应,其主要表现为对教师教法的不适应,对学法的不适应等。其中,对学法的不适应中,对识记内容增多的不适应尤为突出。就记忆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学生不能恰当地运用有效的记忆方法来记忆,甚至有学生还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特设计本课,通过训练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提升记忆效果,增强对记忆知识的信心。二、设计理念:记忆是智力基本要素之一。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识记和保持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再认和回忆。而初一学生由于刚进入初中,面对学科的增多,学习内容的增加,要识记的知识也多了,有很多的同学对于如何记忆知识不得要领,甚至还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本课主要针对此存在的情况,通过多种记忆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有效的记忆方法,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进行有效记忆,让学生提升记忆效果,增强对记忆知识的信心。二、辅导目标:1、 让学生体会记忆的作用,并意识到记忆方法训练的必要性;2、 让学生做记忆方法训练,让他们了解、体验一些常用的、有效的记忆方法;3、 让学生懂得用重复复习去对抗遗忘规律;4、 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进行有效记忆。三、辅导重点:1、 记忆方法训练,让学生了解、体验一些常用的、有效的记忆方法;2、让学生懂得用重复复习去对抗遗忘规律;四、辅导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进行有效记忆。五、活动准备:幻灯片制作、小游戏、视频六、教学方法:游戏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法、讲授法七、辅导用时:40分钟八、辅导对象:初一学生九、辅导过程设计:(一)、宣布活动的规则团体契约:尊重同伴、真诚分享、耐心倾听、停止批评、用心记忆(二)、导入给学生玩一个记忆的小游戏(师先呈现12张图片,呈现时间一分钟,然后用白幕覆盖,考学生在某个位置的是什么东西,以此考学生的记忆力)然后说:“大家喜欢刚才的小游戏吗?其实这个小游戏是用来考大家的记性的。通过刚才的游戏,我发现大家的记性都很不错哦。那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大家需要记忆的知识有很多,大家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有自信吗?你能运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去记忆吗?希望大家能从我这节课中找到解答。请大家一起进入——《过目不忘,你可以的》的学习!”【设计意图】用一个趣味游戏,考验学生的记忆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衔接进入主题。(三)、记忆的潜力师:对记忆力的学习从识记下面几个材料开始。我将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来记忆。以我说开始为准。开始!材料:70万—20万年前,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会用天然火和简单语言。师:时间到。下面我请几位同学站起来背下,检验大家的记忆效果如何。(请生站起来分享)刚才几位同学的记忆效果大家都知道了,有的记忆效果好点,有的记忆效果略差。那么,我想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对刚才的材料你都能记住吗?你用了什么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记忆呢?师做小结,刚才的那段记忆材料只是让大家体验记忆一下的,从随机抽查中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懂用一些方法去记忆,而有些同学还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但是就记忆的效果来看,用了记忆方法的同学识记得要比没用记忆方法的同学效果好一些。那么,下面我想给大家看一个记忆高手的视频,让大家感受下记忆力很厉害是怎么样的。师让学生观看视频——《中国达人秀:记忆天才魏俊》。观看完后,师提问学生:“这个叫魏俊的孩子记忆力厉害吗?”生:“厉害。”师说:“那么记忆的潜能有多大呢?请大家看下面的材料去了解一下吧。”前苏联学者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万分。如果人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大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来,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们形象地描述大脑可贮存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存书量(1000万册)的50倍。【设计意图】本部分特地选取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记忆材料,让学生体验记忆的效果与记忆方法相关,然后以记忆神童的视频引出记忆的潜能,再引出要激发记忆的潜能就要做记忆方法训练,为下面的记忆方法训练做铺垫。过渡语: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其实,记忆力天生很厉害的人是很少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记忆方法训练去提升记忆效果的。那么,在这节课中,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记忆方法训练的内容,让我们也通过记忆训练去提升记忆效果吧。(四)、记忆方法训练师:请记忆如下材料,时间2分钟。材料一:阳光、小鸟、实验室、玻璃、花布、美国、麦当劳;材料二:1234年蒙古灭金;材料三:显示意大利地图。师:时间到。下面我请几位同学站起来背下,检验大家的记忆效果如何。(请生站起来分享)我发现对大部分同学而言记住是没问题的,但是问到你用了什么方法去记住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有点迷茫哦。下面请用了记忆方法去记忆的同学起来分享一下吧。(请生站起来分享)师小结:比如说:材料一,我们可以用联想法。这七个词语看似没有联系,但我们可以通过联想,编出一个小故事,把这七个词语都串在一起。这种记忆方法叫奇特联想记忆法;材料二,1234年蒙古灭金,这个数字很有特点,1234,可以让人念得很顺口,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特征,所以,这种记忆方法叫做强化特征记忆法;材料三,意大利地图像什么呢?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像靴子的形状。这种记忆方法叫形象记忆法。这三种记忆方法大家已经归纳出来了,下面我想继续考验下大家,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呈现些你们现在学的各学科的知识,请大家在2分钟内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如何用刚才那三种记忆方法来记这三个材料。最先说出来的小组获胜。材料一:①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②世界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材料二:①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都建业;②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大战,前秦战败,化解。材料三:look师:请获胜的小组谈谈如何用刚才的三种记忆方法来记忆的。(请生站起来分享)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享,大家已经知道了,材料一用奇特联想记忆法:①一人环球旅行,“路上旗飘;②乞拉朋齐天天下雨,朋友不愿去,只好乞求、拉着,朋友才到齐。材料二:用强化特征记忆法:①加减演算:220、221、222年魏、蜀、吴每隔一年建国;②左右对称:383年淝水之战。材料三:用形象记忆法。给学生看图片。【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先用几个比较简单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不同类型的材料让他们记忆,让他们发现用一些记忆方法可以更快更好的记忆,进而运用到记各学科知识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过渡语: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并懂得运用三种记忆方法。但是,要告诉大家,记忆也是有弱点的,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五)、重复记忆法师:给学生介绍研究记忆的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然后给学生看时间间隔和记忆的量之间的关系(以表格和图表来呈现),接着提问学生:“由此看,记忆的遗忘规律是什么呢?”生回答。师小结:1、先快后慢2、如果被记住后,这些内容相对稳定师:“根据遗忘的规律,如何与它对抗?(时间点)”生回答。师做小结:多次重复——学习→课后复习(1小时)→24小时内复习→3天左右的复习→周末阶段复习;1天36%,1周13%;1天98%,1周86%。总结:1、运用高效方法,快速记忆。2、把握黄金时段,多次重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记住你,我真的做得到!记住你,我真的做得到!记住你,我真的做得到!师(小结):在这节课上,我们通过记忆方法训练,总结出了三种记忆方法,大家最后说的有各式各样的记忆方法,这些都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也请大家以后继续去探索,用高效的记忆方法来记忆,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大家看我给大家的寄语。不管记什么,都要选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来记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吧,上面有29种记忆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打出书名:想了解更多记忆方法请参考:《北大清华状元的高效记忆法——最有效的29种学习记忆法》 王凡 海潮出版社【设计意图】记忆的遗忘规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先让学生看图表了解记忆的遗忘规律,再让学生总结出要重复复习去对抗遗忘规律。由此引出重复记忆法。师:最后,大家还记得开始的时候给大家记的那个材料吗?请大家思考、讨论下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哪种记忆方法来记忆呢?小结:70万—20万年前,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会用天然火和简单语言。联想记忆法:北京人无论是“20”岁的小伙子,还是“70”岁的老头子,都很“现代”,“挺直腰杆走路”,还“天生”不爱说话(天然火与简单语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