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 班级 时间课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不择手段而发动的又一次侵略战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2、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以及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能力目标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其社会影响,认识到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知识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为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重点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难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教学准备 火烧圆明园的教学录像教 学 过 程一、导入 (导入)北京的西郊,曾有一处规模浩大,金壁辉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130多年前,一伙强盗闯入圆明园,他们大肆洗劫之后,为了掩盖其罪行,一把火烧毁了这座名园。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沉思在断壁残垣的遗迹旁,心中总是忘不了那一把罪恶之火。这节课我们就来讲点燃这把罪恶之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板书)(课堂讨论一: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给学生介绍几条材料(教学参考书(P14)))材料1:1854年夏,英、法、美三国提出修改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主要要求有三点: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长江可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1856年,美国公使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幻灯片)材料2:清政府拒绝“修约”后,英国公使宣称“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幻灯片)材料3:1856年10月,广东水师登上一艘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的中国船“亚罗号”,逮捕了船上两名海盗和有走私嫌疑的船员。英国公使包令也承认,这艘船“法律上不能予以保护。”可英国政府却指示他“决不让步,决不放过一件小事。”(幻灯片)材料4: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捏造事实,提出释放被捕人犯,向英方赔礼道歉的要求。叶名琛据实驳斥,但不久即妥协退让,同意英方要求。可英方拒绝接受人犯,英舰悍然开进内河,点燃战火。(幻灯片)(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和引导,使学生实现这样的恩维轨迹:英国等提出“修约”,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以“武力示威”来强迫修改条约,“改善”通商和贸易情况,是西方列强贯用的伎俩,其实质就是侵略。第三,既然实质是侵略,亚罗号事件就只不过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由此得出结论:外国侵略者妄图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板书)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广州附近几万人奋起自卫。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板书)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和天津英法联军为了更快迫使清政府就范,决定沿海北上,进攻大沽。大沽炮台是海河的人海口,天津的门户,大沽一失,天津就危急,并威胁北京。但这时,咸丰皇帝仍然把主要力量对付风起云涌的人民革命,而对英法侵略军则采取“柔远之方”,因此寄希望于俄美的“调停”,没有认真备战。5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将士英勇还击,但由于统兵将领的逃跑,大沽炮台终于失陷。紧接着,联军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派大臣赴天津谈判求和。2.《天津条约》的签订(板书)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联军退出了天津。三、进攻北京和火烧圆明园(板书)(播放教学录像)1.大沽之战(板书)《天津条约》签订后,远在欧洲的马克思就预料到英法不会满足既得利益,断言:“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事实正是如此,联军退回海上后,清政府重修大沽炮台,并派重兵把守。1859年,英法蓄意利用换约之机,重新挑起战端,向中国进行更多的勒索。这年6月,联军不顾清政府规定的进京路线,派军舰炸毁海河口拦河铁链,再次袭击大沽炮台。守卫炮台的爱国官兵,沉着应战,奋起反击,直隶提督史荣椿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后来中炮牺牲。炮台附近的人民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们送饼送面,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经过一昼夜激战,敌舰沉四艘,伤六艘,侵略军伤亡近500人,狼狈而逃。大沽战败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政坛上一片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1860年,英军1万8千人,法军7千人,乘二百余艘舰船,于这年8月再次猛攻大沽,中国守军奋力苦战,但大沽炮台最终失守。2.火烧圆明园(板书)(播放教学录像)大沽炮台失守后,联军攻占天津,并于这年10月,攻入北京。咸丰皇帝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诉与侵略者议和,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野蛮地洗劫了天津和北京,并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他们大肆抢劫,每个军官和士兵的口袋和背包都塞满了金银财宝。为了掩盖罪行,侵略军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暴行,宣称这两个叫法兰西和英吉利的强盗,将来要交付历史的审判。(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并指导学生阅读雨果给布特勒的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3.《北京条约》的签订(板书)1860年10月下旬,奕近在英法武力逼迫和沙俄挟制下,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的赔款等等。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了。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板书)1.沙俄对我国的疯狂侵略(板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表面上充当调停人,实际上却趁火打劫,充当帮凶。1858年,沙俄以武力相威胁,通过中俄《爱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又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于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纪》,割占中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81年,又通过《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的几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部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沙俄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三个法国,六个英国。沙俄是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板书)(课堂讨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按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分析方法,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中国被侵略的史实进行踪合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明确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游;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使清朝政局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本课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资本主义列强正是通过多次这样的侵略和掠夺,使自己成为富国和强国;中国也正是多次遭到这样的侵略,而延缓了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目睹了我们的国家被掠夺、被侵略的场面,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我相信同学们也深深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在这里,我希望每一位学生能够发奋读书,让我们为我们祖国的掘起而读书!布置作业 历史填图册板书设计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进攻天津与《天津条约》的签订进攻北京和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学后记本课由于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学生们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操;也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心理采用视频的手段来进行教学。eq \o\ac(○,订)eq \o\ac(○,线)eq \o\ac(○,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