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北伐战争的学习,认识到国共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培养学生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精神。通过东北易帜的学习,认识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屈服于压力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人格。能力目标知晓北伐战争的口号,学会分析历史事物性质的方法。归纳国共合作的历史史实,学会分析历史事物发展演变的原因。知识目标复述北伐战争的口号和结果;了解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概括国共关系演变的过程;理解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大陆。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共关系破裂及原因。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共关系破裂及原因。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一、导入二、新授 国共合作实现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从1924到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孙中山是这场革命的领导人,尽管1925年他逝世了,但革命事业仍在继续。现在,就让我们坐着时间穿梭机,回到那个时候,体会革命的风暴(板书:北伐战争)。(一)北伐的胜利进军1、北伐的目的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形势,得出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对象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课本上的《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基础上,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军阀吴、孙、张的实力》表,结合表格内容指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军阀吴、孙、张的实力军阀控制地区兵力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20万孙传芳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20万张作霖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35万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用多媒体设备给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用动态的方式逐一展示北伐军的作战方针、进军路线和重要战役地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探究一:如果你是一名独立团的战士,攻城前你会怎么想呢?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不用像革命烈士们为了革命的胜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他们这种勇敢而无畏的精神呢?4.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不到半年的时间,北伐战争从广东推向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讨论:北伐军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呢?(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给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若干,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战争的正义性,顺应了民心。北洋军阀内部的深刻矛盾,便于北伐军各个击破。正确的战略方针。国共合作所发挥的强大政治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将士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北伐军能以少胜多的原因。但是,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革命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危机。二、国共合作的破裂背景: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帝国主义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寻找代理人,蒋介石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相勾结。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七一五政变4.南京国民政府北伐——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新的军阀混战)探究二:为什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的成功,国民革命却失败了呢?(北伐战争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所以胜利,但中国却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代表者,成为了革命的对象。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国民革命失败了。) 探究三: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从敌我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而认识到,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国民革命的发展,高潮到失败的过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国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了革命,这是国民革命的转折。1927年4月18日,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1928年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中国陷入了新的内战。布置作业 历史填图册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的目的北伐的对象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合作的破裂背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政变东北易帜教学后记eq \o\ac(○,订)eq \o\ac(○,线)eq \o\ac(○,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