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学案(教师版) 编号:13 使用老师: 使用时间:课题 7.1促进民族团结 主备: 辅备 2.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守望相助的力量不断向武汉等重点疫区汇聚:从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6个市州,到广西果蔬、内蒙古的牛羊肉等民族地区农产品驰援湖北;从滞留武汉的62名武汉西藏中学藏族学生家长成立临时党支部,汉藏携手、共抗疫情,到贵州雷山县的苗族群众张玉星、文静夫妇奋力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危难关头,荆楚大地上演了一幕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肉深情活剧。(1)疫情无情,人间有情,这充分体现( )的新型民族关系。(2)阅读教材,归纳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5分)(划在书上)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一起探讨:为促进共同繁荣,党和政府是怎样做的领域原因措施意义政治上①经济上②③④民生上文化上【重点基础知识默写】1.坚持民族 、民族 和各民族 的基本原则。2.各族人民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利益4.促进和维护各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 职责和光荣 5.各族人民应当牢筑中华民族 意识,齐心奋斗。【训练案】1..2021年3月24日下午,瑞典服装品牌H&M官网声称将“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原材料”。消息传出,中国人怒了,众多明星和电商巨头纷纷终止与其合作或下架涉及污蔑新疆棉花的品牌。H&M造谣碰瓷新疆棉花,国人一声声怒吼,汇集成看得到的力量。对此理解正确是( )①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推动新疆地区发展③表明我国把民族团结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④广大人民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PPT中的材料,说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在思想上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通过材料分析和阅读教材,说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归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措施和意义,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学习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学习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完成预习案,把自主学习问题标注在课本上,预习教材,思考本框探究与分享栏目的问题。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过程 个人二次备课【预习案】请同学们于课前认真阅读课本P66-73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的解答,并在课本上做标记。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912.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P913.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P914.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5分)P92、96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4分)P93、956.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92-93【导入新课】】在背景音乐《中华民族唱起来》中,阅读教材P90“运用你的经验”,分组说说各行有几个少数民族 (在激趣中,开启民族大家庭的了解) 【探究案】环节一:民族国情我了解1.请同学们看ppt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2.阅读教材P91和P92《宪法》第四条内容,说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3.【我理解了吗】2020年6月8日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①促进民族团结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察中,习近平强调,②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③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携手并进,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请写出习材料中划线句子分别体现了哪一个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① ② ③4.习近平主席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思考并说出:对习近平主席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环节二:民族原则我探究1.今年5月的全国人大会上,少数民族代表共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在享有政治权利上的( )原则。 归纳填空: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有( )的权利。承担相同的( )。 (4分)2.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这说明内蒙古自治区( )A.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C.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互融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3.“三千孤儿入内蒙”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用博大胸怀接纳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汉族孤儿并精心照料的故事。这段历史佳话说明了我国( )A.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B.各族人民平等享有权利,共同承担义务 C.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支持力度 D.积极促进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4.下面是四位少数民族同学的自我介绍,其家乡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多吉∶我来自雪域高原,是典型的康巴汉子,最喜欢的食物是酥油茶 [西藏]B.巴图∶我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骑马、射箭、摔跤都是我的日常生活 [内蒙古]C.娜扎∶我的家乡是“歌舞之乡、瓜果之乡”,这里的长绒棉著称于世 [广西]D.贾米拉∶我来自塞上江南,是一位穆斯林,古尔邦节是传统节日 [宁夏]5.我国近60%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边疆地区,借助经济手段应对当地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地区差距大的问题是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据此( )①应当支持当地发展教育,改善并保障民生②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各族人民应当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齐心奋斗④要通过输入技术、管理等,增强当地自我发展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其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一现象充分表明(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B.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C.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 D.人民可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校园。7.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中央政府累计投入1.63万亿元,投资建成川藏公路、青藏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1.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16倍。西藏巨变表明(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C.中华文化已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价值引领D.西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8.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们要深化民族团结是因为( ) ①切实加强各民族团结是当前的工作中心②维护民族团结,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④促进和维护各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9.我们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用民族的团结发展和繁荣回击欧美等对我国新疆地区的抹黑污蔑。这是新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面貌的生动描述。只有民族团结,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浓,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青少年应(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②努力为消除各民族经济和文化差异做更大贡献 ③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协调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①10.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西藏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取得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 )①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得益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④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西藏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训练案】11.“同心掬得满庭芳”,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理解民族团结,某中学发动学生搜集材料,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探究活动。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2013年—2019年,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1)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员,请你分析数据产生变化的原因?(至少4点) (2)这些变化的意义有哪些?(至少3点)材料二: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同学们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了热议,请你说说中学生如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答题技巧:【意识+宣传+行动】(至少3点)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学案(教师版) 编号:13 使用老师: 使用时间:课题 7.1促进民族团结 主备 辅备 考察中,习近平强调,②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③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携手并进,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请写出习材料中划线句子分别体现了哪一个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① ② ③4.习近平主席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思考并说出:对习近平主席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生答:P91第二段第二句)(过渡)知道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那么党和政府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原则的呢?环节二:民族原则我探究1.今年5月的全国人大会上,少数民族代表共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在享有政治权利上的( )原则。 归纳填空: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有( )的权利。承担相同的( )。2.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守望相助的力量不断向武汉等重点疫区汇聚:从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6个市州,到广西果蔬、内蒙古的牛羊肉等民族地区农产品驰援湖北;从滞留武汉的62名武汉西藏中学藏族学生家长成立临时党支部,汉藏携手、共抗疫情,到贵州雷山县的苗族群众张玉星、文静夫妇奋力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危难关头,荆楚大地上演了一幕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肉深情活剧。(1)疫情无情,人间有情,这充分体现( )的新型民族关系。(2)阅读教材,归纳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5分)(划在书上)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一起探讨:为促进共同繁荣,党和政府是怎样做的?(标页数,概括写)领域原因措施意义政治上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③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①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了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经济上②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民生上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民生)(民生的重要性:)③促进民族关系更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文化上④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要求课标 “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第一目“民族大家庭”。本目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体会各民族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本目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二,我国处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其三,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第二目“家和万事兴”。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促进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共同繁荣的意义。其二,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民生事业、文化的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情分析 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PPT中的材料,说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在思想上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通过材料分析和阅读教材,说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归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措施和意义,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学习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学习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完成预习案,把自主学习问题标注在课本上,预习教材,思考本框探究与分享栏目的问题。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过程 个人二次备课【预习案】请同学们于课前认真阅读课本P66-73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的解答,并在课本上做标记。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912.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P913.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P914.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5分)P92、96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5分)P93、956.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92-93【导入新课】】在背景音乐《中华民族唱起来》中,阅读教材P90“运用你的经验”,分组说说各行有几个少数民族 (在激趣中,开启民族大家庭的了解)教师出示PPT,展示56个民族的名称。 【探究案】环节一:民族国情我了解1.请同学们看ppt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生:①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②大流动、大融居。)2.阅读教材P91和P92《宪法》第四条内容,说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3.【我理解了吗】2020年6月8日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①促进民族团结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分)【重点基础知识默写】1.坚持民族 、民族 和各民族 的基本原则。2.各族人民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利益4.促进和维护各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 职责和光荣 5.各族人民应当牢筑中华民族 意识,齐心奋斗。【训练案】1.2021年3月24日下午,瑞典服装品牌H&M官网声称将“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原材料”。消息传出,中国人怒了,众多明星和电商巨头纷纷终止与其合作或下架涉及污蔑新疆棉花的品牌。H&M造谣碰瓷新疆棉花,国人一声声怒吼,汇集成看得到的力量。对此理解正确是( )①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推动新疆地区发展③表明我国把民族团结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④广大人民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这说明内蒙古自治区( )A.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C.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互融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3.“三千孤儿入内蒙”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用博大胸怀接纳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汉族孤儿并精心照料的故事。这段历史佳话说明了我国( )A.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B.各族人民平等享有权利,共同承担义务C.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支持力度 D.积极促进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4.下面是四位少数民族同学的自我介绍,其家乡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多吉∶我来自雪域高原,是典型的康巴汉子,最喜欢的食物是酥油茶 [西藏]B.巴图∶我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骑马、射箭、摔跤都是我的日常生活 [内蒙古]C.娜扎∶我的家乡是“歌舞之乡、瓜果之乡”,这里的长绒棉著称于世 [广西]D.贾米拉∶我来自塞上江南,是一位穆斯林,古尔邦节是传统节日 [宁夏]【训练案】11.“同心掬得满庭芳”,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理解民族团结,某中学发动学生搜集材料,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探究活动。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2013年—2019年,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1)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员,请你分析数据产生变化的原因?(至少4点) (2)这些变化的意义有哪些?(至少3点)材料二: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同学们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了热议,请你说说中学生如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答题技巧:【意识+宣传+行动】(至少3点) 5.我国近60%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边疆地区,借助经济手段应对当地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地区差距大的问题是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据此( )①应当支持当地发展教育,改善并保障民生②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各族人民应当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齐心奋斗④要通过输入技术、管理等,增强当地自我发展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其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一现象充分表明(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B.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C.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 D.人民可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校园。7.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中央政府累计投入1.63万亿元,投资建成川藏公路、青藏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1.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16倍。西藏巨变表明(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C.中华文化已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价值引领D.西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8.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们要深化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切实加强各民族团结是当前的工作中心②维护民族团结,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④促进和维护各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9.我们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用民族的团结发展和繁荣回击欧美等对我国新疆地区的抹黑污蔑。这是新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面貌的生动描述。只有民族团结,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浓,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青少年应(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②努力为消除各民族经济和文化差异做更大贡献③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协调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①10.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西藏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取得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 )①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得益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④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西藏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作业 必做:a.完成基础知识默写。b.背会: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选做:提能习题德育安全教育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本节课反思成 功 点 不 足 点 提 高 对 策答案12.(1)①坚持了党的民族政策,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黔东南州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黔东南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脚踏实地,艰苦创业。④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⑤党和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等等。(2)①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使各族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②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③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④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其他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3)①意识上: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②宣传上:自觉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③行动上: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同学,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依法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促进民族团结(学生版)(1)(1).doc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师版)(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