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技术的发展(一)知识与技能追溯技术的历史、展望技术的未来。(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感悟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畅想技术的未来,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四)核心素养技术意识二、学习者分析通用技术的第一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三、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主要功能是唤醒技术的意思,以讲述、案例、活动为载体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四、教学策略这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技术的发展,展望技术的未来,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发展史,通过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技术的体验,畅想技术的未来。五、教学准备钻木取火的套件、技术发展的图片、视频和资料。六、教学过程设计任务一 追溯技术的历史1、技术的产生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产生了缝制、纺织、印染技术;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产生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产生了建筑技术;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产生了车船制造技术;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产生了通信技术。2、技术体验活动:钻木取火体验目的:通过钻木取火,体验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情境展示:孙宇所在的第一小组的任务是生火做饭。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干树枝和干草,垒起炉灶,开始生火。他们准备效仿古人钻木取火,获得火源。主要过程:体验一:(1) 准备好助燃物。(2) 用手电钻在①号松木板中间位置钻出小凹孔。(3) 用木工夹固定带有小凹孔的①号松木板。(4) 将③号榉木棍对准凹孔并反复搓动榉木棍,钻木取火。(5) 将①号松木板替换成②号桐木板再次重复以上过程。体验二:(1) 使用表中③~⑥号材料组装成如图1-2所示的钻木取火工具。(2) 使用该工具在钻好小凹孔的①号松木板上钻木取火。(3) 改用②号桐木板再次重复以上过程。讨论:(1) 在两次体验活动中,用松木板和桐木板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钻木工具和木板之间应该如何匹配?(2) 钻木取火工具中惯性轮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换一个不同直径、不同厚度的惯性轮会对取火效率产生什么影响?绳子、惯性轮等如何安装才有利于取火操作?(3) 除了钻木取火外,古人还探索和掌握了滑动取火、击石取火、金燧取火、火镰取火等方式,这些取火方式具有哪些特点?3、技术的定义:技术是指从人类需求出发,秉持一定的价值理念,运用各种物质及装置、工艺方法、知识技能与经验等,实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形式之一。4、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不同时代的生产工具的变革5、课本“马上行动”6、“李约瑟难题”。7、两弹元勋——邓稼先。8、我国技术领域的伟大成就。9、《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任务二 展望技术的未来未来,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面对技术对人类和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们常常会问:技术的未来将走向何方?1、智能生活畅想2、马上行动3、爱因斯坦的《告后人书》七、教学反思我们该如何理性地看待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