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选择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选择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图例所表示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 沙漠
B. 国界
C. 公路
D. 长城
2.地图三要素不包括( )
A. 比例尺 B. 方向 C. 图例和注记 D. 蔚蓝的天空
3.某地图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图上距离是2cm,那么实地距离约为( )
A. 10km B. 1cm C. 0.lkm D. lkm
4.在地图上,不可省略的要素是( )
A. 比例尺 B. 方向标 C. 数字标记 D. 经纬网
5.小明喜欢研究地图,他找到甲、乙、丙三幅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00、1:25000、1:3000在这三幅地图上各自量取了3cm的图上距离,来比较它们各自代表的实地距离大小。你认为他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乙>甲>丙
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是中国地图和京津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图中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小
B.乙图表示的图中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小
C.甲图表示的图中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大
D.乙图表示的图中内容较粗略,范围较大
7.乙图中北京到唐山的图上距离为1.5cm,按比例尺换算,实地距离是( )
A.100千米
B.150千米
C.200千米
D.250千米
图中甲、乙两地阴影部分面积相等,读图回答3-5题。
8.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实际面积的大小是( )
A. 甲等于乙 B. 甲大于乙 C. 甲小于乙 D. 无法确定
9.有关图中比例尺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等于乙 B. 甲大于乙 C. 甲小于乙 D. 无法确定
10.甲地位于乙地( )
A. 西北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南
11.乙地位于甲地的( )
A. 西南方 B. 西北方 C. 东南方 D. 东北方
12.最容易形成团块状聚落的地区是( )
A. 河流沿岸 B. 山谷地带 C. 交通干线 D. 平原地区
13.“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向四方,百鸟齐飞翔。”这首歌描述的聚落类型是( )
A. 农村 B. 牧村 C. 林场 D. 渔村
14.关于民居与环境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顶高耸,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反映的是寒冷地区的建筑特色
B. 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反映的是湿热地区的建筑特色
C. 因纽特人住的冰屋,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傣族住的竹楼,这些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
D. 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15.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
A. 亚马孙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撒哈拉沙漠 D. 南极大陆
16.“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
②重檐屋顶,应对夏季多雨
③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
④全年干热,天井便于通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中国的很多房屋坐北朝南。下列关于坐北朝南建房的好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防寒冷的北风 B. 可以防台风 C. 阳台上可晒太阳 D. 让南风吹进屋内,夏天凉爽
18.下列活动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 )
A. 阿拉伯人习惯穿白色长袍 B. 日本人喜欢食用海产品
C. 因纽特猎人住冰雪小屋 D. 巴西人大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19.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
B. 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没有发展
C.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D.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
20.下列四幅等高地形图的图幅和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缓的是( )
A. B. C. D.
21.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无误的是( )
A. 图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 该图比例尺为1:50000
C. ①地与②地的相对高度是900米 D. 图中④处是山脊,不可能有河流经过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地比G地易发育河流
B. 甲村比丙村坡缓
C. 山峰A和E地的相对高度小于800米
D. 量得乙村与丁市最短图上距离为1.5厘米,不考虑高差,则乙村到丁市最短实际距离为7.5千米
23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判读,组合正确的是( )
①若B地气温为16℃,只考虑地形因素,此时E地气温约为11.2℃
②图示区域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
③若甲村在乙村的东北方向,则小清河c-d段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
④水库蓄水最高水位为350米
⑤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乙村宜发展禽蛋蔬菜产业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地形是( )
A. 高原 B. 平原 C. 山地 D. 盆地
某地理考察队从甲地出发,沿图示路线进行野外考察,终点在丙地。下图为该考察队“野外考察路线示意图”及当日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该考察队野外考察的行进方向大致是( )
A.自南向北
B.自西向东
C.自西南向东北
D.白东北向西南
26.队员对考察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下列内容可信的是( )
A.今日多云,气温适宜
B.考察队一路沿山脊前行
C.甲乙段攀登难度较大
D.乙丙段相对高度为100米
27.读某区域平面略图,判断云天池位于机场的( )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
28.小明量得学校到火车站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如果他从学校到火车站,大约要走( )
A. 450厘米 B. 150米 C. 450米 D. 45千米
某校学生去颐和园春游。下面为颐和园导游示意图(局部)和某同学身边的指示牌。读图,回答问题:
29.该同学的大致位置是示意图中的(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30.颐和园景福阁距佛香阁的距离大约400米,图中两地距离是4厘米,则导游图的比例尺约为( )
A. 1∶10 B. 1∶100 C. 1∶10 000 D. 1∶1 000 000
31.下面四幅图中,按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 西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B. 正东 西南 西北 西北
C. 正东 西南 西南 东北 D. 东北 西北 西北 西南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表示运河,A错误; 表示水库,B错误; 表示铁路,C错误; 表示长城,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常用的图例符号

2. D
分析: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之一,任何地图都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不包括蔚蓝的天空。
故答案为:D
【点评】(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2)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3. D
分析: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中比例尺为“五万分之一”,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所以图上距离是2cm,那么实地距离约为1千米,故D对,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4. A
分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其中比例尺不可省略,不然地图就无法使用了。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方向用来指示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标于地图一角;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5. 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甲、乙、丙三幅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00、1:25000、1:3000,比例尺有小到大依次是乙、甲、丙。如果在三幅地图上各自量取了3cm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地距离会越来越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6.B
7.B
【点评】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相反,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反之亦然。
6.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读图可知,图甲为中国地图,表示的内容简略;图乙为京津唐地图,表示的内容相对详细。因此可判断,图甲比例尺小、范围较大;图乙比例尺大,范围较小。依据题意,故本题选择 B。
7.图中比例尺是∶1∶10000000,也就是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 100 0万厘米,也就是 100 千米。乙图中北京到唐山的图上距离为 1.5cm,按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是 150千米。
B。
8.B
9.C
10.D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属于容易题。
8.根据题意可知,纬线的度数越大,表示的长度越短。所以甲表示的范围大于乙。
故答案为: B
9.根据所学可知,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甲的范围大于乙的范围,所以甲的比例尺小于乙。
故答案为: C
10.甲的纬度在乙以南,经度在乙以西,所以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 D
11. A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图采用经纬网定向法,乙在甲的南方和西方,所以是西南方。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属于容易题。
12. D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分布密集,聚落多呈团块状布局。所以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聚落比较密集,容易形成团块状。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分布密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聚落规模小,分布稀疏。所以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聚落比较密集。
13. B
分析:根据题意,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向四方,百鸟齐飞翔。”歌词中包含了马,鸟,牧民挥动鞭子,这些都是牧民有关,因此,这首歌描述的聚落类型是牧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14. D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故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民居特点。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顶高耸,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反映的是寒冷地区的建筑特色。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反映的是湿热地区的建筑特色。因纽特人住的冰屋,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傣族住的竹楼,这些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 。
15. B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分布密集;在给出的四大地区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聚落密集。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分布密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聚落规模小,分布稀疏。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聚落比较密集.
16. A
分析: “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结合 “一颗印”的建筑特点:①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②重檐屋顶,应对夏季多雨,③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 , ①②③ ,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我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17. B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房屋坐北朝南,冬季可以防寒冷的北风、阳台上可以晒太阳、夏季让南风吹进屋内,夏天凉爽; 但是,台风只能影响到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归线以北所以朝南的房屋就便于采取阳光,因此这种房子,光线充足,冬暖夏凉,就算是在冬天,阳光也能照射到房间的深处。到了夏天太阳升到接近头顶的时候,屋内也感觉不到阳光的强烈照射。
18. D
分析: 阿拉伯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风沙多,所以穿白色长袍有利于防风沙,白色长袍有利于降温;日本是岛国周围都是海,所以喜欢食用海产品;因纽特猎人住冰雪小屋,是因为所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巴西人大规模的砍伐热带雨林会破坏全球生态和环境,影响大气质量,与自然环境不协调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巴西境内,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环境效益巨大的自然资源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可以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产品,获得经济效益,还对全球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如调节全球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19. C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有的聚落在增长,有的在衰落。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20. D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知,D比例尺最小,故范围最大,两等高线间的距离最大,坡度最缓。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坡度最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比例尺与等高线的知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21. B
分析:根据给出的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可知,图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给出的线段比例尺可以判断出,该图比例尺为1:50000。①地与②地的相对高度是900米,错误。根据等高线的凸向判断,图中④处是山谷,可能有河流经过,说法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2.D
23.C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向数值较高处发生弯曲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是集水区域,可能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2)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②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③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2.由图可知,F地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而G地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故A错误。
甲村的等高线更密集,比丙村的坡度更陡,故B错误。
E村的海拔是100米,山峰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900米,故C错误。
量得乙村与丁市最短图上距离为1.5厘米,不考虑高差,则乙村到丁市最短实际距离为7.5千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3.若海拔是1000米的B地气温为16℃,只考虑地形因素,此时海拔是100米的E地气温约为10.6℃,①错误;
图示区域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②正确;
若甲村在乙村的东北方向,则小清河c-d段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③正确;
水库蓄水最高水位在300-400米之间,④不准确;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乙村宜发展禽蛋蔬菜产业,⑤正确。
故答案为:C。
24. B
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地形是平原,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大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海拔在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25.B
26.A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5.根据指向标,做东西方向的辅助线,河流发源于山谷,图中,该考察队“野外考察路线示意图可以看出,该考察队野外考察的行进方向大致是自西向东,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6.队员对考察过程做了详细的记录,下列内容可信的是:根据天气符号,今日多云,气温适宜,A可信。
考察队一路沿山谷前行,B不可信。
甲乙段等高线稀疏,攀登难度较小,C不可信。
等高距为50米,乙丙段相对高度为50米,D不可信。
故答案为:A。
27. 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图采用一般定向法。云天池位于飞机场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属于容易题。
28. 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图的比例尺是1:15000.图上距离是3厘米,所以实地距离是45000厘米,即450米。故C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属于容易题。
29.B
30.C
【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地图三要素,属于容易题。
29.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位于东宫门以西,德和园以西,景福阁以南,佛香阁以东,长廊以东,故符合题意的是②地。
故答案为: B
30.根据题意可知,图上4厘米表示实地400米,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100米,转化为数字比例尺就是1:10000.
故答案为: C
31. C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①图中AB在同一条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转可知,A位与B的正东方向。
②中根据N可知,A纬线位于B纬线以南,A点在B点的西面,所以A在B的西南。
③中根据指向标定向法可知,A在B 的西南。
④图中根据纬线的度数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在北,B点在南,从左到右是自西向东,所以A在B的东北。
故答案为: C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点评】本题考查方向的判定,略有难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