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 课件(统编版必修1)(共25张PPT+5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 课件(统编版必修1)(共25张PPT+5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标要求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提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科学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用联系和全面的观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公共参与:感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成就,树立四个自信,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议题: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子议题1、结合视频、查找网络和文献资料,谈谈十二大给中国指明了一条什么道路?
子议题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子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为什么最有理由自信?
视频: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探究:结合视频、查找网络和文献资料,谈谈十二大给中国指明了一条什么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标志: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
意义:此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九大
中共七大
1945年
2002年
2017年
1997年
2007年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七大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1)邓小平理论
写入党章时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背景主题:
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
内容贡献:
内容:①转变工作中心;②揭示社会主义本质;③确立基本路线,明确主题;④科学回答建设社会主义;⑤制定三步走战略
贡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写入党章时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背景主题:
①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内容贡献:
内容:①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③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贡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
写入党章时间:
党的十六大以后
背景主题: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内容贡献:
内容:①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②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⑤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贡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写入党章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后
背景主题: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内容贡献:
内容:①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②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共十八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写入党章
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
历史贡献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建设
①“三个代表”;②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④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⑤推进党的建设
十三届四
中全会以后(89年)
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①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形成总体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④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⑤推进党建设
党的十六
大以后(2002年)
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
大以来(201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①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②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③确立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提出三步走战略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成果
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为什么最有理由自信?
1、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共产党
带领全国人民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内容
领导核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五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地位
实现路径
③意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内容
②地位
行动指南
③意义
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①内容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各项具体制度: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
②地位
制度保障
③意义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地位
精神力量
④意义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历史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内容
历史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五位一体;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⑤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基本经济制度;④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个特点和优势。)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实现社会主又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由之路
行动指南
根本保障
精神力量
统一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的重大意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
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
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结
中共十二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
创立
发展
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