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后案)A组一、选择题1. 下图是某史书的部分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A. 太平天国 B. 义和团 C. 戊戌变法 D. 中华民国2.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图所示“?”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 洪秀全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C. 定都天京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3. 下图为太平天国颁布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A. 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B. 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C. 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D. 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4. 下图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出现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 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土地的要求C. 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 D. 有利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5. 下图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纲领性文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文件的制定者都是洪仁玕 B. 二者均未得到彻底的实施C. 前者符合了时代发展潮流 D. 农民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6.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C. 《变法通议》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主要是指A. B.C. D.8. 下列年代尺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③处应该是( )A.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陷落B. 军事全盛、定都天京、天京陷落C.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天京陷落D. 军事全盛、天京事变、天京陷落9. 下图是某校学生游学期间参观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博物馆,该馆的基本陈列详细介绍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历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 金田起义 B. 永安封王 C. 定都天京 D. 天京事变10.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边示意图。示意图不能说明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B. 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C. 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D. 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B组一、选择题11.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二幅浮雕,描述的是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的场景。这块浮雕可用于研究(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甲午战争 D. 辛亥革命12. 据下时间表,能够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 )A. 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 B. 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C.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3. 下图所示漫画名为《枪矛并用》,图中的清军同时使用新式枪炮与传统弓箭刀矛。此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鸦片战争的反侵略过程中 B.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辛亥革命时期14. 下图是两本连环画的封面。它们表现的共同主题是A. 列强侵略 B. 民族抗争 C. 近代探索 D. 国家复兴15. 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A. 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 B. 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C. 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框框 D. 始终代表广大农民利益。16. 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A. 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C.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 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17. 下图知识卡片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A. 爆发原因 B. 兴衰过程 C. 主要特点 D. 深远影响18.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 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系列主张C. 太平天国政权组织的初步建立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19. 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20. 下表是—个历史人物经历过的人生大事,这位历史人物是( )洪秀全 B. 李秀成C. 华尔 D. 李鸿章二、材料分析题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作王顺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梦的实现)材料 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符合了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对此你有何看法?1.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拜上帝会”“洪秀全”等信息可知,“天国”指的是太平天国。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与同学前往广西传教。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最终失败,但它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反动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故A正确;义和团是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与题干“拜上帝会”“洪秀全”无关,故排除B项;戊戌变法主要代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题干“拜上帝会”“洪秀全”无关,故排除C项;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与题干“拜上帝会”“洪秀全”无关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A项。2.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并联系所学可知,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故A项正确;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故排除B项;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故排除C项;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故排除D项。故选A项。3.C【解析】【分析】【详解】据“太平天国颁布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可知,太平天国还是保留了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能够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故选C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实际上还是保留了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没有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排除D项。故选C项。4.B【解析】【分析】【详解】抓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太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B项正确,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纲领,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5.B【解析】【详解】材料中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都没有得到彻底的实施,B项正确;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但是没有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但是一种空想,没有适应时代潮流,排除C项;《资政新篇》并没有表明太平天国统治者由农民阶级向资产阶级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6.B【解析】【详解】19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颁布施政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故选B;《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排除A;《变法通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撰写的宣传维新变法的系列文章,《变法通议》是章太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文章,排除CD。故选B。7.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由此可知与《天朝田亩制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在土地和产品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是一种不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空想。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9月——1852年4月,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故C项正确;1853年定都天京,故排除AB项;1853年5月至1856年4月,太平天国进行了西征,西征的胜利使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故排除D项。故选C项。9.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结果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出走。天京变乱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故A不合题意;永安封王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故B不合题意;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0.D【解析】【详解】观察题干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的示意图可知,此图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但此图不能说明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1.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B项正确;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与题干无关,故排除A项;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排除D项。故选B项。12.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时间“1858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面临英、法、俄、美等国家的侵略和威胁,同时“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说明内部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忧。所以能够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C符合题意;1858年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失败,A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外国的侵略还没有深入内地,B排除;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D排除。故选择C。13.B【解析】【分析】【详解】依漫画和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联合外国侵略势力镇压太平军,清军可能同时使用新式枪炮与传统弓箭刀矛,因此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与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反侵略过程中,清政府没有与列强合作,不可能出现清军同时使用新式枪炮与传统弓箭刀矛,故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发生在1894年,清政府同日本作战,即使清政府同时使用新式枪炮与传统弓箭刀矛,也不是最早的,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时期的斗争,与清军同时使用新式枪炮与传统弓箭刀矛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B项。14.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两幅图片所给信息“虎门销烟”、“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太平军抗击外国洋枪队,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因此他们表现的主题是民族抗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5.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洪秀全从普通的民居到豪华的宫殿,说明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以后进取心减退,贪图享乐,太平天国政权不能摆脱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框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6.D【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属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事件,不属于背景。D符合题意;A、B和C均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排除。故选D。17.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此可知卡片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故选B项;卡片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的过程,ACD项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18.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是《资政新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颁布了《资政新篇》,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系列主张,B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A不符合题意;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组织的初步建立,C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D不符合题意。19.B【解析】【详解】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北伐西征是太平天国军事上全胜时期。表格反映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与表格信息不符合,排除A、C和D。故选B。20.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洪秀全在1851年到1864年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正确;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领导人,与“创立拜上帝教”等不符,排除B项;华尔是洋枪队的领导人,排除C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21.愿望: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看法:《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并没有真正执行。【解析】【分析】【详解】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嗳”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并没有真正执行。试卷第1页,总1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