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文化主题班会:《拽着马尾过雪山》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红色文化主题班会:《拽着马尾过雪山》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7课《拽着马尾过雪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红色革命精神,体验长征的艰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红色情怀,传承红色精神,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文中优美句段,学会红色故事。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流程: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户外运动,我最近爱上了登山和骑马,同学们你们登过山,骑过马吗?(课件出示)
生:有(或者没有)。
师:那么雪山呢?雪山的环境可要比普通的高山恶劣多了,带上马一起,更是你难上加难。1931年4月,年仅13岁的袁光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1934年10月开始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今天,老师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第15课《拽着马尾过雪山》。
二、讲授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稍后请同学一人一段大声的有感情地起立朗读课文。
生:按教师要求完成任务并配合教师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经过对课文这么久的理解,请问同学们对课文中的人和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生:我十分敬佩袁光兰坚韧顽强的革命精神,他年纪小,长征路上更是艰苦,但是却坚持不骑马,宁可拽着马尾巴前进,也要像其他红军战士一样顽强拼搏。我也要向他学习,争做一名机智勇敢有革命精神的爱国少年人。
师:回答的非常好,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吧。(出示课件)
三、知识窗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66、67页知识窗部分的内容,回答一下老师的几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红小鬼”呢?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
生:“红小鬼”是长征队伍中一些十几岁的小战士,跟随红军部队一起进行长征。他们有时是小号手,有时是宣传员,有时是勤务兵、通讯员,有时候还是战场上真正的小战士。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吗?
生:徐特立先生书中写到了还有单人看护的“红小鬼”呢,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
生:在红军长征队伍中,他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尽管年龄都很小,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不怕苦不怕累在跋涉中成长,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生命的壮歌!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小战士们12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师: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进行具体的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书中提到的美国记者写的“红小鬼”的章节,也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吧。
四、活动场
师:俗话说得好‘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们凭借着章节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了红军长征这一奇迹。
在这里,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个小小的课外作业:将书中活动场部分的参观记录填写完整,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一下军事博物馆或者红色遗址,感受一下革命文物中的红色精神,培养一下红色情怀吧。
今天的课堂到此结束,感谢大家认真的学习。
小节: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红色文化中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了解红军坚定的信念,感受红色情怀,传承红色精神,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