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心理健康八年级 快乐ABC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心理健康八年级 快乐ABC 教案

资源简介

心理健康课《快乐ABC》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快乐,达成行为改变和基本的认知改变,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并灵活运用情绪ABC理论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会自我化解烦恼,掌握获得快乐的方法。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了解和掌握埃利斯的ABC理论,懂得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事件的认知。
二、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情绪类型、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对人的不同影响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处在“身心聚变”时期的初二学生,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差,自我意识膨胀使他们对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不易接受,又会面临许多青春期的烦恼。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掌握自我调节情绪寻找快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三、教学准备
1.开展学生活动的场地安排,团队活动方凳的摆放。
2.学生准备一支中性笔。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五、授课班级: 八年级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课 一曲《快乐颂》把我们带进今天的《快乐ABC》课堂,在这节课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环节二:热身活动:“抓手指游戏” 游戏规则:1.大家围成一圈。2.伸出左手,掌心朝上;伸出右手,掌心朝下,将你右手食指顶住你右边同学的掌心。 3. 音乐停下来时,你的动作是左手抓,右手逃。4.若能抓住旁边同学的手指,你就是胜者,继续参与游戏。手指被抓,就是输家,只能退出游戏,站到中央位置。老师对输家进行采访,引出后面的活动。 此游戏属于注意力训练,唤起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关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也让同学们享受到快乐。
环节三:享受快乐:游戏“可怜的小猫” 1、大家围坐一圈,小猫站在中间。2、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当小猫者可以装模作样,以逗面对者。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并说“哦,可怜的小猫。” 但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3、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在玩游戏中感受更多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环节四:传递快乐 各小组为单位,尽情地畅谈你的快乐,说说最近一周令你高兴、开心的事,与大家分享快乐,传递快乐 。邀请两个小组为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组的快乐事。 引导学生从身边去挖掘快乐,善于和同学交流,学会经常与他人分享快乐。
环节五:敞开心扉环节六:乐从何来 请把自己最近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写出来,书写时按照下列格式完成。写完后小组长收上来交给老师。A生活中的这件事 。B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 C让我很 (苦恼、不开心).分享小故事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卖盐。老太太没有一天开心过,成天愁眉苦脸,抑郁成疾。儿子们带老太太去庙里找高僧求治,老和尚就给老太太说:“你反过来想想,天晴了,你二儿子可以安心晒盐了;下雨时,你大儿子能卖很多的伞挣钱了,这样你不是就没烦恼了吗?”从此以后,老太太的整天乐呵呵的。分析乐从何来?引出情绪ABC理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乐也有苦恼和不如意,引导学生学会倾诉,舒缓心情。从学生写烦恼、不开心的事,老师也带来了一位老奶奶的烦恼事,体现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分析事例中渗透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环节七:快乐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情绪ABC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常见案例“上课我两次举手,老师都没叫我发言”;“周末好朋友约好去玩,我一直在家里等,他却失约了。” 此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同时又是生活中常见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假如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情,应如何应对。
环节八:寻找快乐 请同学们重新审视刚才写的不开心的事情,改变看法,改变情绪状况,远离烦恼,寻找快乐。并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学以致用,学会化解自己遇到的苦恼,寻找更多的快乐。
环节九:一曲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希望大家永远开心快乐! 营造快乐氛围,激发快乐的情绪。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在课堂上了解和掌握了埃利斯的情绪ABC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原理,学会运用之化解烦恼寻找快乐,能够正确认识和看待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总的来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个别同学还没有彻底地放松,所以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各个活动中去,导致有的活动开展不甚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注意学生的状态,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调整教学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