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3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3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标要求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通过观察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科学精神:明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公共参与:了解我国近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议题: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子议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子议题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子议题3、请谈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有何重大意义?
议题一:社会主义改造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探究1、一化三改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
探究2、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探究1、一化三改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
1949年
1978年
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人均发电量8.0度(印度13.6度),人均产钢量0.3公斤(印度3.8公斤),人均铁路货运量0.10吨(印度0.26吨)。
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
——以上材料均选自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仅用三年时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顺利实现,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主体是国家工业化。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这样就把对国民经济实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造: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一化是主体(是核心,是改造的主体和物质基础,最终目标是发展生产力)
三改造是两翼(是工业化的条件,为工业化服务,是调整生产关系)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49-1952年底,剥夺了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人民国家所有,采取冻结资产以及管制、征购、代管、征用等措施接收了英美等国在华企业以及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历史必然性小结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
(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议题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探究1、社会主制度确立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面临怎样的历史课题?
探究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探究3、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没有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的口号就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
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对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
(1)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中共八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17年中共十九大
1919年五四运动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
(2)主要任务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议题三:艰辛探索曲折与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大庆油田
川藏公路通车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一颗原子弹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4、艰辛探索中的曲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探究、如何正确看待有曲折的艰辛探索过程?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不能全盘否定。
当时国内经济社会倒退与十年文革内乱有关,但文革不是唯一因素。文革是历史问题,不能因为它就全盘否定那个阶段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总之,我们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5、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的意义
(1)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一个肯定: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小结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艰辛的探索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然性和意义
时间
总路线和总任务
内容
实质
意义
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八大的贡献
主要成就和意义
正确看待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