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021第九课 辛 亥 革 命学习目标 2011版课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通过史料、图片以及地图等资料,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和过程 (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通过阅读史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学习革命烈士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素养目标:家国情怀)。1911年10月、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人造自来血”广告辛 亥 革 命统编八上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狭义:1911年的武昌起义。广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同意这一观点吗?如果不同意,请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说明辛亥革命不是一场意外。1905年 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地主阶级探索: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戊戌变法失败一、革命探索农民阶级斗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的背景一、革命探索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7年广西起义1907年安庆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安庆起义革命志士的奋斗广西起义190519071911同盟会成立一、革命探索革命志士的奋斗1906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孙中山哀悼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清史稿》‘秋风秋雨愁煞人’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黄兴《绝命书》…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与妻书》革命党人英勇斗争促进民众觉醒,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二、革命烽火武昌起义阅读课本P44,了解武昌起义相关信息。1、革命团体:2、革命主力:3、革命过程:4、革命结果文学社、共进会、同盟会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10月9日, 意外爆炸,计划泄露10月10日,夺军械库,占领武昌10月11日,建军政府,黎任都督全国响应,清朝瓦解二、革命烽火武昌起义楚望枪声鄂省举义全国响应请根据图片,结合课本内容,整理一份武昌起义的解说词。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打击。革命军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另一方面,也是湖北、武汊地区革命党人长期进行艰苦、扎实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为首义成功准备了主观条件。湖北革命党人工作严谨、踏实,尤其是新军士兵中做了非常扎实细致的组织动员工作,使得原本是清朝军队的新军,转变为革命的军队。——华中师范大学 朱英三、革命烽火前期革命志士的奋斗,推动革命浪潮到来。革命党人深入新军传播革命思想,使新军很多人不满清朝统治,倾向革命。探究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一、酝酿兴起三、革命烈火材料一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社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归纳材料一中,这一“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酝酿兴起三、革命烈火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根据材料二,归纳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辛亥革命的意义。材料三 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 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三、革命烈火,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四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画报《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1912.3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五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职成,旧官职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2月)三、革命烈火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觉民《禀父书》(1911年4月)“孙未得为国灭贼,又被贼捕,死不足惜,家中万勿过于哀痛。人固有一死,此死固孙所乐…”1913年投身二次革命的杨体锐写给祖父母的家书。——张丁《辛亥家书见证历史》(《人民曰报海外版》2011年09月30日)从两封家书中你感悟到革命者怎样的革命精神?热爱祖国心系天下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继承革命精神三、革命烈火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