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国学经典初识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 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二)范读课本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教案评价:本篇教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编排合理、内容适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认识国学知识的启蒙水准,起到了为小学生提供学习的基本素材,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学后记:第二课 曰水火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识记1、分组读,比一比.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教学后记: 第三课 高曾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家庭结构,平时所知道的亲戚称谓,对家人的评价. (二)识字诵读,带读《高曾祖》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教学后记:第四课 为政之法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的为政主张.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举出几个孔子为政的主张,理解“欲速则不达”“身正,不令而行”包含的道理.3、知道“千乘之国”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感受孔子的为政主张. 2、简单了解孔子为政的主张、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 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的“千乘之国”的文化知识的讲解,引入对第一则的讲解. (二)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之法》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教学后记:第五课 圣人之治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对圣王的赞扬和推崇.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知道尧舜禹的故事和孔子对他们的评价.3、能简单讲解禅让制.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知道学习《诗经》的意义.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利用“日积月累”部分“诗三百”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论<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文章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教学后记: 第七课 子以四教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育读中感受文言文简洁、精当的特征.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提倡的几项学习内容. 3、对古代“六艺”有初步认识,能说出“功亏一篑”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体会孔子的教学特征. 2、了解孔子要求弟子学习的内容,熟悉“六艺”知识.教法学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利用“日积月累”部分“六艺”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以四教》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带情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教学后记:第八课 学而不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几种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指出这些内容对自己的启发.3、能简单讲出孔子学琴的故事.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朴素、言近旨远的特征.2、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教法学法:朗读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习的态度,然后开始讲解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引出新课. (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不厌》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教学后记:第九课 学而时习之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背诵课文后的古诗.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温习之间的关系. 3、能简单讲述“推敲”的故事.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感.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新课 用奥运会开幕式“有朋自远方来”的歌舞视频引出新课. (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时习之》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0、有教无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能根据教师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课文大概意思,能列举出孔子的几种教学精神. 3、能说出至少一点读书的乐趣,简单了解周代送礼的风俗.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熟练诵读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孔子的教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本课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们是教师,你们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呢?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题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由此进入今天的主题. (二)识字诵读,带读《有教无类》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1、立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知道孔子、子路、颜渊的理想,能说一说自己理想. 3、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人物的特征. 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立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2、侍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简单说出文中不同人物的志向及孔子对不同志向的态度. 3、知道古代宗庙的意义,能简单说出吴钩、凌烟阁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把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侍坐》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3、子之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加强对夫子语言的感悟.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概括孔子的特点. 3、能说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叶公好龙、勇者不惧、怨天尤人、上学上达等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把握夫子的语言含义. 2、从本课孔子言语中初步体会孔子的为人.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展示孔子画像,讲述孔子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之言》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