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命的礼物——直面青春期【活动背景】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们陆陆续续进入了青春期。因为周围人的影响和文化氛围,很多人对青春期的种种变化都羞于启齿。很多学生的青春期困惑并不在于是否知道青春期的相关知识,而是如何调整青春期过程中的种种心态。她们过分的羞怯和难于启齿,往往是源于对周围人态度的认识,这才是问题所在。学生的避而不谈并不意味着问题不存在,而是在“羞怯”的外表下独自发酵。因此,对青春期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青春期伊始,让学生能够坦然、正确地看待青春期,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人际交往是十分有助益的。 【活动目标】 了解青春期成长发育的相关知识; 初步了解青春期成长变化的应对方法; 悦纳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活动重难点】 悦纳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活动对象】六年级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送礼物 1、告诉学生,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选择三位同学上台、戴上眼罩(三位学生处于不知道游戏如何进行的状态)。 2、游戏规则: (1)三位蒙面同学伸出双手,掌心向上,作“接礼物”的姿势。 (2)坐在座位上的同学,听老师的口令,当听到“注意了,来了”时,请座位上的同学们发出“哇~”“倒抽凉气”“小心点”等等害怕、担心、吃惊的声音,给台上的同学营造紧张的氛围。 (3)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次往三位同学手上放东西。 观察三位同学的反应。 预设: 三位同学会在不知道什么东西和周围的氛围影响下,会茫然、不知所措、紧张、躲闪等。 3.游戏结束后,提问分享: 问三位同学: 你在游戏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过渡:确实如此,有时候我们会害怕、紧张、担忧,恰恰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不知道、不熟悉。(板书:未知、自己的想法) 周围人的反应也会影响我们对事情的判断。(板书:他人的影响) 所以,想要对这些未知的事情变得不那么紧张害怕,而是坦然大方,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他人意见做一些调整。 其实,我们经常接受礼物,你们长到这个年纪,生命已经悄悄地送给了你们一份礼物,那就是青春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它。(板书:青春期) (出示课题) 二、畅谈感受:走进青春期 1、看到“青春期”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青春期来临,我们女生会产生哪些身体上的变化?(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月经”等词语) 3、这些词语会让你有什么感受? 4、通过刚刚的游戏,你已经知道了,很多负面情绪都来源于未知,来源于猜测,那么,你对这些变化了解吗?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吗?我们可以从哪里去学习了解这方面的青春期知识? 预设:读书、上网搜索、问妈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修正:正规的科普书籍、上网看筛选过的优质课程、问信任的过来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变未知为已知。播放《青春期的变化》视频,请学生了解青春期都会出现哪些变化。 小组合作:直面青春期 观看视频。 2、个人纸笔活动: (1)看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是让你觉得难以面对或者特别害羞的? (2)当你产生这些感受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变化 想法 感受和情绪 3、小组合作: (1)分组:根据课前的小调查,发现女生们最难以面对的变化大致为乳房发育、月经和其他。你的困惑是哪一类呢?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坐到同一个小组。 (2)四人小组讨论:这些想法合理吗?如果不合理,怎样转变想法,继而改善感受? 预设:学生涉及到的问题大致为:乳房发育或月经了怎么办?我特别担心别人的看法、男生调侃我的发育情况怎么办?我觉得身体变得不好看……等等 让学生进行讨论互助。 过渡: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太好,并不完全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对它的看法是不恰当的,当想法改变了,感受和情绪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四、联系自身:给青春的自己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相信你们一定对青春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法。青春路上,其实你并不孤单。就像刚刚的小组互助,你会发现你有同伴和你一起成长变化,更有老师和家长们在一旁守候守护。更重要的是,有你自己的思考和陪伴。 请你给青春期的自己送上寄语,主题就是:青春,我来了! 播放音乐,学生进行纸笔活动。 2、全班分享。 3、教师小结:青春期是生命中特殊而美好的一段时光,你会迎来种种变化,而变化则意味着美好的成长。祝你能够走好青春的路,享受青春,开心成长。 五、板书设计: 青春期 害羞 害怕 担心 未知 → 去学习 自己的想法 → 改变他人的看法→界限(尊重隐私) 教学反思: 学生的心态转变并不是一时一刻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随着身体的发育,男女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自身的情绪、随之而来的各种困惑……这些都需要学生们自己去适应、去探索、去调整。而老师的工作要做到前头,心理课堂的重点不在于青春期发育知识的普及,而重在对心理状态和认知的疏导。学生只有从心理层面去接纳了青春期,以及发育所带来的种种心理烦恼,才能真正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好它。以这样的心态,他们会自行学习、自行调整、顺利成长。 所以,本节课重在认知层面的引导,对于知识的学习点到为止。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互相坦诚。为了克服学生的羞怯心,课程采用了匿名卡片、讨论他人、去个人化这样的设置,力图让学生放松,在讨论他人的过程中解决自己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