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一、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二、材料的类型:1.故事型——梗概、片段、寓言等。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等。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等。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等。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等。命题规律与预测 根据材料的指向性,材料作文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一型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中心单一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2.多元型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采用“从中选点”法构思,即从多项中心里选择一个作为重点,立意选材,布局谋篇。 3.隐喻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材料中没有明确的寓意提示,我们可以采用“含义概括”法审题构思,即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概括所给材料的基本思想,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写法指导 材料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是很高的。通过审题,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然后据此作文。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出来的,所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有许多同学把握不了材料所透射出来的意思。那么在考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务必做到整体把握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其次,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最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除了读懂材料外,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体裁、篇幅(字数)、重点和中心等。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任意改变,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二、准确领悟材料题旨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意思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就是主题。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写作者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三、稳妥明确构思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作文中,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最好把握、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显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四、精心拟定作文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作文的题目是需要自拟的,如何拟好材料作文的标题,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作文题目必须简明、醒目、能吸引人,反映文体特点。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夸张、设问、通感等修辞方法拟标题,就能给文章增添第一道亮彩。如:《生命如涛》《我叫“把握”》等。 2.妙用术语。如:《送去主义》《贫困的反作用力》《校园写真》《生活中的欧姆定律》《拍卖诚信》《真空下的加速度》《催化人生》等。 3.巧用词语。如:《减负:让我喜欢让我忧》等。 4.借名拟题。如:《阿Q新传》《感时花溅泪》《不畏浮云遮望眼》等。 5.反向拟题。如:《到班门弄斧》《有志者未必事竟成》《虽贫,岂困?》等。 6.妙用歌词。如:《诚信,我的眼里只有你》《从零开始:想说爱你不容易》《谁不说俺家乡好》《幸福着你的幸福》《问世间情为何物?》等。 7.巧用符号。如:《成功=志+力+物》《联想1+1》《记忆≠智慧》等。 8.巧用并列。如:《一毛钱与诚信》《图形·生活·思维》《你的岁月,我的记忆》《我的祈愿,我的爱》等。 总之,拟题要从材料或话题作文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真题典例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从画面的提示语中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 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漫画:“人字”图 写作要求:①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20行);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例题点拨】 本题为漫画材料作文。理解漫画材料的思想内涵是审题的关键。漫画材料是一个“人”字卡通画,画面内容极为简单,卡通人物形象“很萌”,易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灵感。对于漫画的主题,命题人通过“提示语”进行了表述:做人应该互相支撑,应该脚踏实地,应该积极向上。这样就大大消除了考生看图、审题的难度。根据提示,我们就可确定以下话题: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立足现实、真抓实干、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等。一般说来,考生只要能围绕这些话题进行构思立意,就能避免跌入偏题、离题的误区了。当然,从漫画材料中可以提炼的话题和主旨远不止上述几种,考生围绕其他话题进行构思行文,只要能扣住“做人”这一点,也是符合题意的。立意方面,可参考如下构思: 思路一:团结合作。从一个名人成功的事例入手,提出中心论点“成功离不开团结合作”。中间分析说明“为什么团结合作更容易获取成功”的原因。结尾重申论点,阐明团结合作的现实意义。 思路二:互相帮助。列举二至三则名人事例,用小标题形式将它们串联成文。开头用简要的语言总起下文,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中间每个部分叙事完毕之后,用三言两语进行点拨、议论。 思路三:积极向上。建议写成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小小说、童话。如:以一只渺小的蚂蚁为写作对象,叙写它与队伍走失,但它没有丧失信心,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同伴。原来,有积极向上的意志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佳作展示】疼你的责任 我的表哥,比我大3岁。 小时候,我总是自不量力地死拉硬拽着表哥掰手腕,每次表哥让了又让,最后还是他赢了,然后他就趾高气扬地说:“哈哈,小子,我力气比你大,在天上打败了你,所以上帝让我先到人间,让你叫我哥哥!哼!” “此仇不报非君子!”于是,我写了一个“咯”字,很“谦虚”地问表哥怎么读,表哥很热心地说:“咯(哥)!”我马上甜甜地应了。表哥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后又笑着追着我满屋跑。 在欢笑中,我长大了,长大的我总是闯祸,每次闯祸,表哥都心甘情愿当我的“替罪羊”。于是,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小乖乖,而表哥却是让他们头疼的“混世魔王”。对此,他只会一笑了之,从来也不辩驳,以至于不明真相的舅舅也忧心忡忡,而我却常常忘了我的一无是处,还附和别人批评他。 我读初一时,表哥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我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我却不再喜欢他,常找借口逃离他的发号施令般的“唠叨”。有一次,他在电话中怅然若失地问我:“你以后会忘了我吗?” 我怔住了,这个对我庇护有加的表哥,这个勇于替我担当祸事的表哥,这个宽厚善良、刻苦上进的表哥,这个下雨天就算自己淋雨也会让我滴水不沾的表哥,这个在我走累了会毫不犹豫背上我的表哥,我怎么能够轻易忘记呢? 从那以后,我和表哥在电话里又开始畅所欲言了,他成了我终身的朋友。 有一段日子,我的生活一片灰色,但表哥的话激励了我:“做人应该要像个人字,要脚踏实地,要积极向上。放心吧,无论如何,我都会在你身边关心你、支撑你!振作起来,就能迎来阳光灿烂的明天……” 过年时,我又遇到表哥。一天,不经意间我看到了他的日记,其中一页写着:“他总是很任性,有时,我在想,对于我的宽容,也许他不懂得体谅,但是我无法狠下心,哪怕让他有一点难过、失望,我有疼他的责任……” 我,竟然被深深地震撼了,热泪盈眶。表哥,我是不是也应该让你没有一点难过、失望,因为,我,也有疼你的责任。[名师点评] 选材:本文叙述了自己和表哥的交往和友谊,表现了表哥鲜活的形象,文中所写均是小事,甚至是琐事,但却极为真实,反映了作者真实的生活图景,毫无做作的感觉,使全文具备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立意:作者着力刻画表哥的形象,通过掰手腕事件,突出他自信、幽默的个性;通过“咯”字“陷阱”事件,突出他的憨态可掬;通过“替罪羊”事件,突出他仗义、勇于担当的个性。 语言:本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语言的抒情意味较浓。 结构: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文章以品冠的流行金曲《疼你的责任》做题目,在结尾处巧妙呼应题目,揭示文章的主旨,有效地避免偏题的误区。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 目,写一篇作文。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树,是那里长的最 高的树。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几年里,它 几乎是那里最矮的树,只有一米多高,但五六年后,却像 施了魔法一样,可以一直长到四五十米的高度。原来在最 初的五六年里,这种树不是不生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 虽然只露头一两米,但却扎根地下超过28米。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除诗歌外),结合你最熟悉 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 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 600字。【例题点拨】 文字材料作文,首先要“读”,读材料的要求是“细”“全”。本篇材料,它是用了“亚马孙流域的热带森林中一种有奇特生长过程的树”来做材料。慢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找到“最高”“特别”“最初”“扎根地下超过28米”等关键词,从而理解文字材料的思想内涵。根据提示,我们就可确定以下话题:“信仰的力量”“要站得高,就要注重基础的积累”“成长不能急于求成”。一般说来,考生只要能围绕这些话题进行构思立意,就能避免跌入偏题、离题的误区。当然,从文字材料中可以提炼的话题和主旨远不止上述几种,考生围绕其他话题进行构思行文,只要能扣住“信仰、基础的力量”这一点,也是符合题意的。【佳作展示】最初的信仰 它是一棵树,一棵低矮的树,一棵微不足道的树,一棵不值一提的树,就生活在亚马孙这个“植物王国”中。平凡的出生 又一个春季到来了。 亚马孙的动植物们欢呼雀跃,庆祝着新生命的降临。 就在这天,它出生了。它第一次看到了蔚蓝的天、碧绿的草、清澈的泉、它是多么的高兴啊!但为此而高兴的只有它自己。它看到了一棵一出生就很高大的树苗,大家都为这棵亚马孙雨林中最高大的树苗而高兴呢! 它是多么羡慕这棵树苗啊!在它眼中,这高大的朋友似乎是高贵而不可侵犯的象征。它认为几十年之后,这朋友一定是亚马孙雨林中最高,最粗,最大的树,可以活几百年,永垂不朽。当然其他树也是这样想的。 “嘿!我们交个朋友吧!”它向大树苗发出请求。 “哼!谁要和你交朋友啊?像你这种又矮又普通的树苗我懒得理。”这棵大树苗理直气壮地说。 “不交就不交!”它开始讨厌这个树苗了,它也开始讨厌自己刚刚的想法。它决心,自己要成为最高大的树!艰辛的历程 虽然,这样说了,要成为最高大的树,做起来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当它想起大树苗说的话时,就十分气愤,于是它有了自己的信仰。 在它看来,在成长为高大的树之前,应该先抓好基础,牢固好根基,这样才能发育好。但它看到身边的树苗都急于汲取营养与水分,它又心痒痒的了,它想:我是不是应该跟着它们那么做,是不是那样做能长得更好?它犹豫了,可当它想到自己的信仰时,它又坚定了立场。“既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应该照着自己的目标去做。”所以,它开始了奠定根基的过程。 当它做完准备的工作时,别的树苗已经有自己的两倍高了,都成了小树了。它压抑着内心的冲动,一想到它的信仰,总能平静下来。它仍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一直不停地往前走。多少个明媚春天过去了,多少个炎炎夏日消逝了,多少个鲜黄的秋季流逝了,多少个寒冷冬季别去了。 它总是在自己的信仰之下,意念之上,努力着,纵然别人已经成为大树,但它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它相信,自己能成功。 伟大的一生 在一个黎明,它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可以纵观整个亚马孙了,它终于成功了,终于如愿以偿,终于成为了亚马孙最高的树。 当所有的树看见这棵最高之树时,都羡慕极了,当然,也包括当年那棵瞧不起它的大树苗。现在,在它看来,自己那时羡慕的对象是那么渺小。当然,它明白,这都得益于自己夯实的基础。 它觉得自己真的死而无憾了。回忆起过去,它曾是平凡的,但经过了艰辛的历程,终于造就了伟大的一生。 它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它是一棵树,一棵低矮的树,一棵微不足道的树,一棵不值一提的树,但它凭借自己最初的信仰,牢固的基础,终于登上了成功的顶峰。[名师点评] 表面写树,突出精神。本来材料作文一般不用材料来写,这样写容易变成以前的“旧材料作文”没有起到“新材料作文”的设题意图。但是这里只是借用材料,用材料来写材料作文的“命意”,写出了材料的含义,很切合材料的意图。感情真实,生动优美。本文紧扣材料,赋予了这棵生长历程特殊的“树”以人的思想感情,让我们看到“树”的成长历程就如人的成长历程,信仰在成才的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文章开篇和结尾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营造了“一咏三叹”的气氛。┃考点自助训练与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对种树的老农说:“风调雨顺的年头,树木一定能长好。”老农摇摇头说:“不对。那只会使树的根长在表层上,大风一吹,树就会立刻倒下。干旱一些,树根才能扎得很深。” 实验人员用很多小铁圈将花园里的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测试南瓜生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在承受了来自铁圈的超过5 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的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的坚韧结实的纤维,南瓜的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发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思路点拨] 这是材料作文题,考生要注意把握材料表达人生的文意,再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出联想感悟。先要确定好文题,拟题的范围要尽可能小。因为题目越是具体,就越容易驾驭。例如“磨难伴我行”等。人生这一话题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以从多个层面入笔写起。 思路一:可以选择“逆境或磨难造人”,用战胜逆境而后生的实例,由此生发展开。 思路二:可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之万物都要适应环境,选类似事例或现象写作。 思路三:知难而进,才是明智的选择。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写出其中的意义所在。 思路四:经历挫折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再现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者是自己的经历。[佳作展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只有经过磨炼,才能锻造精彩。 打开历史的画卷,纵观名人的人生,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是牵手磨难而最终成事的。 法国著名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曾经有一段丰厚的磨难史。他热爱绘画,倾心创作,但是在年轻时,其作品无人问津,常常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不过米勒始终如一地坚持着。在后来迁居乡间的日子里,想法有所改变,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但仍然没能摆脱贫困的厄运,可执着的他没有停止作画。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一朝成名,《播种》《拾落穗》等作品成为艺术画廊中的不朽之作。试想,如果不是他那种不言放弃、奋勇追求的精神,可能永远都不会诞生出这举世闻名的作品。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一生可谓曲折坎坷,哪怕在被处以宫刑以后,他都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发奋苦读,笔耕不辍,犹如在严寒中绽放的梅花,芬芳多彩,一部巨著《史记》问世了。可见,人的成长需要艰苦地磨炼,磨炼孕育伟人,当然也可以使一个普通人走向成功。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的事迹,至今响彻大江南北。他的人生磨难感天动地,父亲间歇性精神病,妹妹意外死亡,家里负债累累,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从此,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洪战辉的肩上。当他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就担起了照顾非亲生妹妹的责任,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他凭着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谱写了一曲为父跪求治病、背起妹妹上学的感人诗篇,一家人终于重新团圆。后来,他又将爱洒向社会,出任青少年教育爱心大使,为全国上下众多的贫困学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事实面前,我们不能不说,人的成长需要磨炼,而磨炼能够创造辉煌,生活的磨难成就了洪战辉。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面对磨难,不必畏惧,守得云开见月明,方可成就灿烂人生。[名师点评] 选材:所选事例注重“古今中外”结合,对论说观点,表达意旨,都有着很强的说服力。有法国画家米勒、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和当代的洪战辉,还涉及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的人物。 立意:本文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人生只有经过磨炼,才能锻造精彩”的论点,并由此展开论证,由所选的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切入论说,表现力和说服力都不在话下。 语言:文章主要以通俗易懂的词句展开述说,适时地穿插名言,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也有比喻如“犹如在严寒中绽放的梅花,芬芳多彩”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为语言的表达增添了活力。 结构:文章以古语原话为题,并由此引出要表达的观点,中间以具体事例集中论说,最后收束全篇。这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作,条理清晰,结构谨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