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一、指导思想本课内容根据2013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水平二学习领域的目标编写。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老师激励和评价下,着重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辅以教师的引导,结合篮球技术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体会技术动作的精髓。二、教材分析水平二小篮球教学内容包括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发展小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等内容,本次课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第一学时新授课。传、接球技术是篮球竞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其中双手胸前传接球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接球方法,具有准球性高、容易控制,便于变化等优点。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强、竞争欲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虽然大部分学生在以前都接触过篮球,但所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设计多种练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幽默和谐的语言,适时的引导督促学生积极的参与练习,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并能认识到传接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发展小肌肉群力量和协调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传接球练习,增强合作意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五、动作方法及要点:动作方法:两臂垂肘持球于胸前,眼看传球目标。传球时,两脚蹬地,膝关节蹬伸,身体重心各前移,两臂迅速向传球方向前伸出,两手翻腕、拨指将球传球出。接球时,两臂自然向前伸出迎球,手指向前自然张开,两拇指成“八”字形,当球触手后,两臂随球将球持于胸腹间。动作要点:翻腕、拨指传出球;两臂前伸迎接球,顺势接球引向后。六、重点难点要点:翻腕、拨指传出球;两臂前伸迎接球,顺势接球引向后。重点:传球的伸、翻、拨,接球时的伸、迎、引。难点:传球的翻腕、拨指和接球的前伸、后引,动作连贯、协调用力。七、教学方法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激趣教学法2、探究学习法3、对比练习法4、游戏教学法七、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准备活动:教师边示范边提示带领着学生做一套球操练习,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避免受伤,同时熟悉球性。主要内容:1、篮球操:头部运动、伸展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2、专项活动:各种方式的玩球(手指拨球、抛接球、绕球等)教学主要评价:学生的球性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鼓励失误者,表扬学生聪明、机智、勇敢。设计思路:持球操练习,可以起到预热身体的作用,避免受伤,同时采用玩球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习尝试: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要领。带领着学生进行原地徒手练习;原地持球翻腕练习,逐渐过渡到原地对传接球练习。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后在思考中尝试练习。通过模仿、观察、比较,师生纠正,记住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领。教学主要评价指标:调动原有经验、建立正确概念。设计思路:把动作分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树立学习信心。4、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尝试练习时,你们觉得易犯哪些错误动作?同学们跃跃欲试回答:1、 接球时手形不正确,无缓冲动作;2、传不准,传出的球无力量;3、肘关节外张;4、手和脚配合不协调等。出现错误动作这么多, 那么我们如何改进这些错误动作呢?下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学习挂图,快快找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出现的问题去相应挂图区域学习,相互讨论、探究、合作练习。展板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可以到老师这里来和老师一起讨论。请同学谈学习收获,多角度地鼓励性评价学生,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效果。教学主要评价指标:认知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交流提高,学习态度。设计思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创新拓展快速传接球比赛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快速传、接球能力。比赛办法:A:比哪组同学最先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20次(两人一球,间隔4米。);教师评价,对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同时导出新课题——老师: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除传得快还应该传得怎样?学生:准。引出下一个游戏。B:把学生分成2组,进行传接球比赛教学主要评价指标:快速传接球正确表现技术的能力。设计思路: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课学习成果。让学生懂得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6、愉悦身心回顾学习过程,提升兴趣,表扬学生的积极方面;提出要求在课后运用。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内容。设计思路: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提供改进和提高的建议。放松身心,消除疲劳。本节课的教学准备篮球场一块、小篮球40个、录音机一台、展板4张预计教学效果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最高心率为140次/分,出现在35分钟 运动密度为35%,运动负荷为中等教学内容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课次 第一次课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并能认识到传、接球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发展小肌肉群力量和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传接球练习,增强合作意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教学重点 传球的伸、翻、拨,接球时的伸、迎、引。教学难点 传球的翻腕、拨指和接球的前伸、后引,动作连贯、协调用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学法 运动量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强度开 始 部 分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任务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宣布本课任务,提出目标与要求 2、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3、教师启发、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1、组织:学生成四排横队站立 ×××××××× ×××××××× ○○○○○○○○ ○○○○○○○○ ▲ 体育委员整队 2、要求:快、静、齐 2’ 弱准备部分 1、篮球操: 头部运动 伸展运动 体转运动 体侧运动 腹背运动 跳跃运动 2、专项活动:各种方式的玩球(手指拨球、抛接球、绕球等) 1、教师边示范边提示带领着学生做一套球操练习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1、学生成四排横队跟随老师一起做篮球韵律操 2、跟随老师一起模仿练习,熟悉球性 4’ 4’ 弱 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学法 运动量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强度基本部分 一、双手原地胸前传接球 重点:传球的伸、翻、拨,接球时的伸、迎、引。 难点:传球的翻腕、拨指和接球的前伸、后引,动作连贯、协调用力。 1、原地徒手练习 2、原地持球翻腕练习 3、两人一组对传、接球 4、小组合作学习 1、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篮球比赛中有那些传接球的技术方法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最常用的一种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 2、安全教育:希望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持间距,注意球不要乱抛。 3、教师示范完整动作 4、展示图片并引导提问 5、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差异并进行个别辅导。 1、认真观看示范,体会动作方法并做尝试性练习 2、进行徒手模仿,体会用力顺序和手型 3、两人一组,一人持球做翻腕动作,另一人扶球帮助练习体会动作。 4、学生两人一组,间隔4-6米,一传一接,合作练习,共同提高 5、根据自己的动作问题观察展板,了解动作的重点和难点,小组讨论、探究、合作练习 5’ 5’ 5’ 5’ 中 中 中 中应用创新 二、快速传接球比赛 1、比哪组同学最先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20次 2、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传接球比赛 1、教师提出比赛要求 2、教师评价,对获胜者给予奖励 1、学生两人一球,间隔4米进行比赛 2、互相配合,做到又快又准 8’’ 强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学法 运动量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强度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拉伸活动、音乐放松 2、课堂小结 3、师生再见,收拾器材 1、组织学生做放松运动 2、教师语言点评,对表现突出学生给表扬,对课后练习提出要求 3、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1、随着音乐跟着教师一起做放松练习 2、对自己本课表现提出评价 3、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3’ 弱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小篮球40个、录音机一台、展板4张 练习密度 30-40% 平均心率 120-140次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根据2013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水平二学习领域的目标编写。水平二小篮球教学内容包括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发展小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等内容,本次课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第一学时新授课。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颇有收获.对一些问题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是我对本课进行的反思:一、总结与收获首先,本课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这一环节来进行,在课程设计上力争做到精讲多练和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针对练习动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易犯错误,我设计了2个辅助教具——掌心贴纸和双肘绑带,其目的是为了分别解决持球时的手型错误和传球时的肘关节外展。从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其次,在主教材部分,重视教学的层次、序列。本课以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学习为线索,“尝试――点拨――再练习”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注意教师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幽默和谐的语言,适时的引导督促学生积极的参与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帮助其更好、更快的掌握动作要点。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二、学习与反思教师的成长路程离不开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的进步、提高。下面我谈谈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几个不足之处:1、自制道具虽然直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贴纸我是在课前准备时发给学生贴在手上,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手心出汗,导致贴纸脱落。有个别学生双肘绑带的使用方法不正确,把原本应该戴在肘关节的绑带戴在了手腕上,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这2个问题其实可以通过课前先让学生把贴纸贴在衣服上,在练习时再叫学生粘贴在手心上;教师在讲解时着重强调双肘绑带的使用意图,让学生明白只有正确佩戴在肘关节上才能直到防止肘关节外展的效果来解决。2、我在安排学生练习队形时,没有考虑到同组2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当强、弱两个学生同组搭配时,就会出现:传接配合不好,不默契,从而影响练习质量。我应该在课中及时调整学生的练习位置。3、还有在游戏环节中,本来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游戏巩固提高本课学习的传接球技术动作,但部分学生为了在游戏为了获胜,只想尽快把球传出去,而没有注意规范技术动作。4、另外在本课教学中还出现了:时间掌握不准确,学生相互的评价不够到位等问题。经过这次上课我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一定会注意每个环节,把握好每节课,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多向专家和老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余的时间我也会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有所提高,从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