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了解观察力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了解观察力 教案

资源简介

了解观察力
【活动思想】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入门,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前提。科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来自眼睛的信息占83%,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可见,观察对知识的获得是多么重要。学习需要观察,没有观察,就无法获取大量、丰富的直观知识。因此,帮助学生认识观察力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维能力是元认知活动的核心。而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开始向抽象 ( http: / / www. / naoli / chouxiangsiwei / " \t "http: / / www. / naoli / chouxiangsiwei / _blank )逻辑思维 ( http: / / www. / naoli / luojisiwei / " \t "http: / / www. / naoli / chouxiangsiwei / _blank )发展,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到中学,他们的思维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理性思维 ( http: / / www. / naoli / lixingsiwei / " \t "http: / / www. / naoli / chouxiangsiwei / _blank )的发展还很有限。所以,在观察方法上仍有很大局限性,加之初一学生活泼好动也存在观察时没有耐心,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的特点。因此,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第一课时)主题是“了解观察力”,包括了解自己的观察力现状以及良好观察力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时,我设计了许多富有情趣的观察活动,精心选择观察对象,创设观察情境,着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动机。首先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观察力现状,接着通过体验活动探索总结出良好观察力的特点,使学生从中得到一定启示。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观察力,认识、理解良好观察的规律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探索观察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提高观察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感受学习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观察力的特点,并根据观察的规律和特点,初步尝试探索提高观察力的方法。
难点:掌握观察的特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活动方法】
观察发现法、游戏体验法、讲授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案例收集、素材收集(粉笔盒等)
【活动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想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今天与平时不太一样?
生:老师戴了手表;老师化妆了,还戴了耳环(多数同学反对:老师平时也化妆,也戴耳环);老师换了一身衣服(同学们哄笑);老师变漂亮了.....
师:老师今天的确戴了一块手表,并且也的确换了一身衣服。如果老师真的变漂亮了那就更好啦!哈哈!大多数同学都注意到了老师平时也化妆也会戴耳环,看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还是挺强的。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主题就是与观察力有关:睁开你的大眼睛——观察力。
二、了解你的观察力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吗?(是/不是)我们来试一试。
(图一)
活动要求:请快速找出两幅图有几点不同?时间限制:一分半钟。
活动过程:学生寻找两幅图的不同之处,老师统计同学们找出的具体情况。请找得最多的同学上台为大家一一指出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活动结果:所有同学都能达标(显著不同有6处,找出4处即达标),且大部分同学找出5处以上,最多的为8处。
(图二)
活动要求:请快速找出这幅图上有多少个人头?
活动过程:学生快速观察图片,并根据老师的要求寻找图片中的人头数量。
活动结果:所有同学都能达标(共计10个人头,绝大部分同学找出来8-10个)。
三、观察力的特点及启示
观察力的特点:
(一)目的性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老师让大家观察时都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图一是找什么?(生:不同)图二是找什么?(生:有多少人头)然而同学们在平时的观察中却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走马灯似的,漫无目的观察,观察时盲目性强的现象。
师:这就提醒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要注意什么呢?
生:有目的的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性——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对象(出示幻灯片——目的性)
(二)顺序性
师:我们知道了观察要有目的性,下面我们练习观察一些事物。(观察粉笔盒)
师:你首先观察到了什么?接下来观察到了什么?然后呢?
生:粉笔盒、红色、粉笔图案、文字、环球标志、拼音......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首先观察到的是粉笔盒的整体,然后是粉笔盒具体的颜色、文字、图案,而有的同学却是先看到具体的颜色、文字、图案,最后才发现是一个粉笔盒?
师:对,是因为每个人观察的顺序不一样。(出示幻灯片“顺序性”)比如有的同学观察的顺序是“整体-部分”,有的是“部分-整体”,有的是“由大到小”,有的是“由小到大”。这说明观察力具有顺序性。
师:老师给一个特权,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近距离观察粉笔盒,可以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发现里边有粉笔头、粉笔灰以及同学丢的纸团。)
师:这位同学是什么样的观察顺序呢? 对!是“由表及里”,那么相应的还可以“由里及表”的观察。
师:接下来我们来放松一下眼睛,请大家往窗外看,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树木、房子、山、云、桥......
师:很好,有的同学先看到了校园里的树,然后看到了小学的房子。有的同学则正好相反,这说明有的同学观察的顺序是“由远及近”,有的是“由近及远”。
(目的性、顺序性)给我们的启示:
生:观察时要有目的、有顺序的进行观察,不能盲目观察。
(三) 敏锐性
师:良好的观察力除了具有目的性和顺序性外,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看几幅图。
师:你能快速找出图一存在的问题吗?
生:这幅图的水流是不成立的
师:第二幅图有什么问题呢?
生:这幅图的筛子图形也是不成立的
师:是的,从我们的常识和三维立体的角度来说,图一中的水流和图二中骰子堆积的立体图形都是不可能成立的。
师:图三的图片有什么神奇之处?
生:图片在动;好像又没有动。
师:图三实际上是一幅静止的图片,但由于视错觉,因而看起来好像在动。
师:有的同学能够快速发现这三幅图片的典型特点或者本质特征,这就是良好观察力的第三个特点:敏锐性——及时发现他人不易观察的事物特征。(出示幻灯片——敏锐性)
师:敏锐性的高低与一个人的兴趣和知识面有关。举例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草地探寻事例。
(四)精确性
游戏:现实版的“找不同”
活动过程:将全班分两组各选一名同学作为模特,各组同学仔细观察自己的模特并且记住外在特征,随后模特离开教室进行“变身”,即在自己身上至少发生5项变化,然后回到教室由各组同学找出其变化之处。
师: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很善于观察细微之处,善于辨别事物的细微差别,这就是良好观察力的第三个特点——精确性。(出示幻灯片——精确性)
(精确性、敏锐性)给我们的启示:
生:培养广泛的兴趣、拓宽知识面、观察要细心、要作比较......
总结:观察时要注意“要细心,拓知识”。
(五)持续性
师:同学们还记得几年前贝因美奶粉的一则广告吗?一个小朋友观察化茧成蝶的过程。(教师语言描述广告的内容)
师:对!那就是良好观察力的另一个特点——持续性。
(持续性)给我们的启示:
生:观察要有耐心,要坚持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4、知识拓展与小结
【知识拓展】——多感官参与观察
师: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力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有目的、有顺序的进行观察。那么,老师还想问一个问题: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呢?
生:还要用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手(触觉、肤觉)......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如果观察录音机里播放的是什么音乐,只用眼睛是分辨不出来的。同样,如果只用眼睛观察两杯透明的液体,你能分辨出哪一杯是水,哪一杯是白醋吗?
生:不能。
师:因此,观察不但是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手触摸,还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应该调动多种感官,多方面参与观察。
【总结】 观察时要注意:除了要有目的、有顺序外,还要拓宽知识面、要细心、耐心的坚持观察,而且还要多感官参与观察。
人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学会观察,善于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更多的真、善、美。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