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网络是把双刃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带来的便利;2、懂得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能力目标:1、掌握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科技。情感目标:1、培养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络;2、让学生明白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有责任也有义务练好“剑术”,把握好科技这把双刃剑。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祸害自己及他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两面性,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研究归根结底是造福人类。教学过程计算机自诞生以来,经过七十年的变迁,体积越来越小,操作越来越便捷,现在已进入万千的百姓家。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有了家用电脑,大家对于网络的态度和理解是怎么样的呢?首先请大家做一份关于网络的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每周都有上网的习惯,利用网络聊天,休闲,查资料,游戏等,认为网络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那么网上关于网络有哪些新闻呢?同学们看一则网络视频。师:在该视频中,播报了网络的利和弊,究竟有哪些利和弊呢?生: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有的人因为网恋离家出走,有的人利用网络科技为学校挽回了损失,还有的发现网上约架的人居然是自己的亲戚。网络有必有弊,利处显而易见,能够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结交朋友,同时,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容易污染我们的网络交往环境。师:现在四人为以小组,分组讨论网络的利和弊,其中一人将利弊写在纸上。生:分组讨论师:讨论完毕!现在进行一场关于“网络的利于弊”的辩论赛,一组和二组的前三排作为正方,阐述网络的利处;二组的后三排和三组作为反方,阐述网络的弊端。生:激烈辩论。师:正反方的辩论非常精彩!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负面的影响是; 影响学习、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造成经济负担、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容易污染我们的网络交往环境;部分自制力差的同学还会上网成瘾。那样就是百害而无一利。下面请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生:畅谈网络游戏的感受。师:既然网络有利也有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优势正确上网享受健康网络交往呢?师:同学们对这节课收获了很多,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 给人类的情感创造了释放的空间 , 也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观念 . 有人曾这样评价网络 :“ 网络让人在垃圾里找黄金 ” 。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请睁大识别是非的慧眼,把它变成助我们学习、成长、发展的一把利剑。为了让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一起来看中学生文明上网公约,希望同学们能成为一个文明的网民。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合理上网,杜绝沉迷!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着力营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在活动中做好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整个活动教学过程紧扣活动主题,重点突出,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环节严谨,衔接自然。整节课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开课,我就从学生的兴奋点入手,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着通过调查问卷和网络视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使原来僵硬的教材“活”了起来,“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搜集资料,获得信息,激发情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活动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发现网络利弊的问题。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发展,他们对思辨性很强的问题情有独钟。在课堂上开展交流讨论,学生之间能互相补充思想,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别人的意见。这种群体间的互动,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的观点理解更为透彻,同时也能促进原有知识的整合。新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教师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本节课我始终围绕“网络是把双刃剑”的主题,与学生充分对话,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引导学生感受各个教学环节,激趣、认知、激情、导行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表现欲。通过这节课,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课堂上,要注意好把握活动的尺度,以增强活动的实际效果。我认为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而情感,调控好学生的情绪反应,把握好课堂的氛围。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也要充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