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何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呢?我的理解是既要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形成有帮助,又是学生自己喜欢学的数学,就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因为我们给孩子们的数学知识肯定都有着丰富的营养,所以只有孩子们喜欢学了才会认为它“好吃”。那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吃”这些对他有用的数学知识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看法。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中小学生对哪些东西感兴趣呢?由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看得见、摸得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就感兴趣。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的“让学生学有趣的数学”、“让学生学与生活联系的数学”,我们要让数学学习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用孩子们“熟悉的”去解释他们“陌生的”,用“具体的”去解释“抽象的”,让孩子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其次,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组织课堂活动,抓“高效课堂”, 真正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这一点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专研教材,吃透大纲,精心组织每一堂课,还需要教师对课堂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对课堂能做到收放自如。因为我们所组织的课堂活动,既要依附于教材,又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编排,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活动中,既要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方法,以达到“三维”目标。最后,课后练习时,教师要精选习题,真正做到“减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还在实行“题海战术”的教师,值得反思。“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被多得不能再多的习题占用了,这样学生能喜欢上数学?实行“题海战术”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我们又何苦做这些“吃力不讨好” 的事呢?其实真正要给学生“既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并不容易,在课堂活动中往往我们注重了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结果知识目标没完成;有时注重了知识目标,结果学生又不能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很多时候都不能做到两全其美,应该说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希望今后我的学生每天都能享用到“既有营养又合胃口的数学大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