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坚持新发展理念 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坚持新发展理念 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统编版 高一上
3.1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新发展理念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课标要求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公共参与:自觉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
关键能力:培养区分我国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分析新发展理念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
子议题
1:发达国家为什么不提共同富裕,中国为什么提出共同富裕?
2: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办法,为什么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
3:基于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主议题:如何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视频:发达国家为什么不提共同富裕?
探究1:发达国家为什么不提共同富裕,中国为什么提出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核心要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要求(怎么办)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的根本目的
发展的动力
发展的趋势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要求(怎么办)
(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要求(怎么办)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枫桥新经验: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要求(怎么办)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原因(为什么)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
探究2: 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办法,为什么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1、必要性(原因)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属于战略思维、哲学思维,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统领性。回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速度和质量的不平衡
大和强的不平衡
要素关系的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
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成本偏高、低端产品偏多、竞争力偏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区域性要素间关系的不平衡,表现为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领域性要素间关系的不平衡,表现为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例如,当前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经济和环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就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群体性要素间关系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等在收入分配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距。
发展不充分
发展成果还没有惠及更多的人,绝对贫困虽然消除,但一些人还处在相对贫困状态,发展还不具有最大程度的包容性。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或不好。
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强。由于创新性不强,就使得我国企业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能力比较弱,我国一些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共享性不充分
发展内涵的不充分
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充分
一些“发展要素”在发展上很不充分
社会系统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些要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只有它们的相互促进、整体联动,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但一些地方只重视经济建设,一些人眼里只有GDP增长,从而造成了其他要素或领域被“边缘化”甚至被损害的现象。
探究3:基于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2、基本内涵(是什么)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2、基本内涵(是什么)
(1)创新发展
①解决问题: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重要性(原因):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实践要求(措施):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1年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已经摘下。从国务院扶贫办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这意味着中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就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2)协调发展
①解决问题: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重要性(原因):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③实践要求(措施):
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
①解决问题:
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②重要性(原因):
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③实践要求(措施):
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
①解决问题:
解决内外联动问题。
②重要性(原因):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实践要求(措施):
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
①解决问题:
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重要性(原因):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③实践要求(措施):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面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3、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关系及要求)
(1)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3)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坚持新发展理念
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必要性
内涵
要求
意义
内涵
内在联系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课堂总结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坚持新发展理念》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
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课题 坚持新发展理念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
课标要求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 关键能力:培养区分我国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分析新发展理念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公共参与:自觉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
重点 1、正确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难点 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突出重点,讲授新知、启发引导攻克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发达国家为什么不提共同富裕? 从发达国家不提共同富裕和中国提出共同富裕的对比中,启发学生思考。 观看视频 思考探究题 结合发达国家不提共同富裕的视频介绍,启发学生坚持中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制度自信。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结合视频,展示中西方对比中,中国的三大优势: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体制,尚和合、求大同、奔小康、共富裕的民族文化基因。引导学生思考以人民为中心的三个子探究题。 结合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新枫桥经验,共同富裕等案例,具体讲解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破重点。 探究1:发达国家为什么不提共同富裕,中国为什么提出共同富裕? 子问题: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探究成果: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核心要义 2、要求(怎么办) (1)发展为了人民 (2)发展依靠人民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原因(为什么) 通过中国提出共同富裕的三大优势,最终都落实在了“以人民为中心”上,启发学生思考“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知识,突破该重点知识,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结合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办法,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前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并展示具体细节内容,讲解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探究2: 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办法,为什么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 视频: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办法 探究成果: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1、必要性(原因) 理解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办法的发布,比较旧版与新版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关系和要求。 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展开,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最新科技成果、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浙江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第四届进博会、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和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详细分析,力求突破重点,解决疑难。 探究3:基于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探究成果: 2、基本内涵(是什么)(1)创新发展 (2)协调发展 (3)绿色发展 (4)开放发展 (5)共享发展 3、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关系及要求)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五大发展理念,能够分辨区别,把握联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
课堂小结 以“如何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为主议题,围绕新发展理念,阐述其基本原则、必要性、具体内涵和内在联系。推进课程的过程中,结合时政,抛出探究,引导学生分析概况,合作克难。指导学生重点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涵要求和意义,以及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别、原因、内在联系和要求,树立四个自信,提高科学素养,参与经济发展。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