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1夯实法治基础学案课前预览关键词:良法、善治、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I.确定目标1.了解法治的价值与要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II.明确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课前演练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它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这表明( )①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我国政府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③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国基本国策④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良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上层社会人员的利益③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0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香港国家安全立法的决定。香港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支持,认为此举将为香港建构起更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说明( )①科学立法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③经济发展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④公正司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必须坚持_____有机统一。( )①党的领导②人民当家作主③依法治国④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治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5.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下列对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②法治就是法律制度③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④法治要求实行善治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合作探究目标一:选择法治道路活动1:1.观看视频《法治中国》,习主席是如何解答中华复兴路上的重大考题的?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讲解1:Ⅰ.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活动2:1.观看视频《大智立法》,谈谈你的感悟。2.欣赏视频《立良法促善治》,谈谈你的感悟。讲解2:Ⅱ.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活动3: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视单独居住。反家庭暴力法公安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请你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讲解3:Ⅲ.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活动4:1.欣赏视频《奉法者强》,谈谈你的感悟。2.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从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讲解4:Ⅳ.我国的法治进程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活动5:欣赏视频《普法动漫》,谈谈你的感悟。讲解5:Ⅴ.法治的意义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例题: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因为法治是(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④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法治的认识。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①②③说法正确;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④说法错误,应排除。故选A。目标二:描绘法治蓝图活动1:观看视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思考: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有哪些?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什么?讲解1:Ⅰ.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活动2:欣赏视频《一查到底》,谈谈你的感悟。讲解2:Ⅱ.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活动3:欣赏视频《破获毒品犯罪案件》,谈谈你的感悟。讲解3:Ⅲ.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活动4:观看视频《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思考: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进步?讲解4:Ⅳ.坚持走法治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例题: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下列属于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正确做法是( )①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通过依法 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④增强团体意识, 按照自己团体的意愿解决问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增强民主意识,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要民主协商,不能以自己团体的意愿解决问题。故选A。习题精练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在第299条增加一款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样做( )①能杜绝侮辱国歌的行为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③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④切实保证国歌的尊严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 下列关于法治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B.树立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C.只有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D.树立法治观念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3.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因为宪法是( )A.一切法律的总和B.国家的根本大法C.普通法律的具体化D.个人基本活动准则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③坚决维护宪法和其他法律的权威④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心中有数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目标一:选择法治道路Ⅰ.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Ⅱ.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Ⅲ.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Ⅳ.我国的法治进程Ⅴ.法治的意义目标二:描绘法治蓝图Ⅰ.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Ⅱ.社会因法治而进步Ⅲ.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Ⅳ.坚持走法治道路参考答案课前演练1.A【解析】本题考查积极参与民主生活。题干表述了民法典在编纂的过程中,收到广大网民的众多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了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①④是正确的,②不是题干主旨的表述,排除。③是错误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是基本国策,排除。故本题选A。2.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根据所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观点①正确;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观点④正确;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基本权利,观点②错误;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了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观点③错误;所以选B。3. 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和国家安全的认识,题文中在全国人大上通过香港国安法,表明科学立法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国安法为香港建构更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表明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A。4.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建设法治中国的认识,根据所学,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①②③观点正确;④观点错误,我国坚持法治,反对人治,所以正确答案选B。5.C【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法治的理解。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实现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时,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良法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了法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因此①③④正确。法治不仅包括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有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因此法治不仅仅指的是法律制度,②错误。习题精练1. B【解析】本题考查法不可违。题干表述了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凡是有侮辱国歌行为的,视情节的严重程度处以刑罚。这说明了法不可违、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这样规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也能够切实保障国歌的尊严。②③④是正确的,①的说法过于绝对了,不可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有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排除。故本题选B。2. B【解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本题中观点B树立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所以说法错误,本题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所以本题选择B。3. B【解析】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总纲,C是错误的,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D是错误的,宪法是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不是基本准则,排除,故选B。4. A【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做法。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①②③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